鱼会被“淹死”吗
作者: 苏澄宇鱼会被淹死吗?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毕竟鱼就生活在水里,就像人类生活在空气中那么自然。如果水里的鱼会被淹死,那么人岂不是也会在空气中窒息?但其实,鱼的确是有可能被淹死的。
要想知道鱼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淹死,得先知道鱼是怎么呼吸的。
大多数鱼都用鱼鳃来呼吸,鱼鳃位于咽部的两侧,鳃中的蛋白丝结构被称为鳃小片。当鱼呼吸时,水从嘴中吸入,再通过鳃流出,鳃小片会通过接触水流来吸收氧,所以蛋白丝组成的受氧面积对鱼类吸收氧气的效率非常重要。
这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实际情况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当低。在2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1升水只能溶解约9毫克氧气,这相当于同等条件和体积的空气中含氧量的1/30。因此,在水中生活的鱼只有尽可能地让更多的水通过自己的鳃,才能获取足够多的氧气,保持正常呼吸。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水呢?
大多数硬骨鱼的做法是不停地用嘴吞水。而没有硬鳃盖的软骨鱼,比如鲨鱼,就只能通过不停地游动来让更多的水进入自己嘴里。
现在我们知道了,鱼被淹死,其本质就是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如果水中的溶氧量变少,鱼的呼吸就会受阻。
想要降低水中的溶氧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水体环境的温度,因为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和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升高时,水的溶氧能力会迅速下降。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0摄氏度的1升水可以溶解14.6毫克氧气,而到了35摄氏度的时候,1升水只能溶解6.9毫克氧气。如果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它的耗氧量会增大,水的温度如果再稍高一些,鱼就可能会窒息。有时候在闷热的夏天,你可以看到有些快要窒息的鱼会游到水面,把头探出来,噗噜噗噜地张口闭口,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
所以鱼被淹死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同理,我们也不可以用煮沸过的水来养鱼,因为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会析出大量溶解氧,而且即使水变成常温,也难以恢复到加热前的含氧量。所以,这种水不适合养鱼。
除此之外,水的含盐量也会影响水中氧气的溶解度。这也是淡水鱼不能在海水里生存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有可能会窒息。
前面说了软骨鱼只能通过不停地游来游去获取足够的氧,因此,鲨鱼一旦不再游动,就会死。
这种情况在海里时有发生,因为鲨鱼有时候会被渔民布置在海里的渔网困住,不能动弹的鲨鱼由于不能让足够的水进入嘴里,最后只能死去。还有些人把鲨鱼的鱼鳍割了,再把鲨鱼丢回海里。鲨鱼失去鱼鳍,就无法游动,最后也会被“淹死”。
(格 致摘自台海出版社《你的脑洞略大于整个宇宙》一书,〔越南〕西斯·扎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