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善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作者: 连平 王运金7月14日,央行公布了6月金融数据。6月信贷与社融增量明显上升,居民、企业、政府三部门均衡发力,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较好地配合了财政施策,所实施的降息、降准、创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一系列扩内需措施收获较好政策效果。
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0.5个百分点、进行7.2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与2.35万亿元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投放等总量工具,加大了市场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程度上支持了居民信贷、企业与政府部门融资。央行果断下调了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社会融资成本再度降低,对扩大内需起到较好效果,同时推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增量扩围,较好地支持了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发展。
上半年新增信贷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500亿元,总体符合预期。从结构看,居民短期信贷增量最少,企业短期信贷增长最为亮眼。上半年,居民部门新增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900亿元,增量主要由中长期信贷贡献;短期信贷几乎无增量,形成一定拖累,说明居民对住房贷款的需求有所修复,但对日常消费的信贷需求较弱,主要受制于收入增长较缓以及偏弱的未来预期。
上半年社融增量22.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4.7万亿元,主要由政府债券增量贡献。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27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增量基本与信贷持平,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较少,说明资金空转现象并不严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有所增强。受国内信贷政策宽松、人民币融资成本更低、外币融资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外币贷款减少639亿元,缩量明显大于去年同期。上半年银行表外业务增量较少,仅374亿元,尤其是信托贷款同比少增了1655亿元,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贷款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相比之下更低成本的表内贷款更具优势。
上半年企业直融增量1.3万亿元,其中股票融资实现同比多增,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3.3万亿元,融资净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4.3万亿元;全年11.86万亿元的增量政府债务额度已完成大半,前置发行、靠前发力的财政政策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与之相比,上半年财政存款仅新增1.25万亿元,政府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财政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下半年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关税摩擦带来的外需走弱可能性较大;国内需求修复基础尚不稳固,需要持续的政策刺激。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继续加大调控强度,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必要时会再度降准、降息,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政府融资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再度下调政策利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以刺激国内需求。
学术观点
制裁对中国双边FDI的影响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吕建兴 王悦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少华
“一损俱损:制裁对中国双边FDI的溢出效应”
《世界经济》2025年第7期
本文研究发现:其他经济体间的制裁显著抑制了参与方对中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使中国投资外循环受阻。但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参与方的FDI,体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南北经济体间的制裁显著减少了参与方对中国的FDI,抑制了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的FDI,但促进了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FDI;其他经济体间的金融和贸易制裁显著抑制参与方对中国的FDI,但促进中国对参与方的FDI。
此外,因制裁引致的政治风险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变化是影响中国和参与方双边FDI的重要作用机制,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紧密程度和作为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是影响中国和参与方双边FDI的重要调节机制。
关注度
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7月7日-18日)
1 港股何以东升
2 10万亿化债赶考
3 下半年投什么?怎么投?
4 中东石油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下降
5 中国用药保障体系进入“双轨时代”
6 美国稳定币立法在争议中推进
7 香港“超级联系人”进阶
8 智慧城市宜大力扩围
9 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将强化
10 保险境外投资过半进香港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