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之约:新加坡的多元绮梦
作者: 杨琴初踏新加坡的土地,初时并无置身异国之感。住在中国城,吃着中国菜,眼之所见都是中文,耳之所闻全是乡音。英语在日常交流中几无用武之地,即便偶尔与他人用英语交谈,一转头又能看到他们用中文与旁人谈笑风生。于是,我也入乡随俗,能说中文便绝不用英文。但纵是熟稔,毕竟是异国,投身其间还是别有滋味。
袖珍国度的别样风情
新加坡之小,着实在我意料之外。抵达时,我还满心疑惑该选哪个城市、哪家酒店落脚,后来才惊觉,整个国家就只有这一座城市。那些曾听闻的奢华地名,如圣淘沙、东海岸、来福士等,也不过是小区、楼宇之名,至多算作一个片区。
约见客户时,曾顾虑路途遥远、交通拥堵而不敢把时间定得太死。抵达之后才发现,客户所在地均在一定公交甚至步行时间范围内,连景点也不例外。原本打算乘坐地铁,发现乘地铁所需时间与步行亦相差无几。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新山,一小时车程足矣,平日里还有大巴往返穿梭,如同国内深圳与香港的紧密相连。新加坡海峡与马六甲海峡同属一片海域,这里离印度尼西亚也近在咫尺,有一天,甚至收到了“印度尼西亚欢迎您”的短信。
城市面积狭小,土地自然金贵,酒店价格有点成为“难以承受之重”。我入住的酒店一晚花费800 多元,实际面积亦不过20 平方米左右。床和家具也如同“迷你版”,连洗澡间使用起来都略显局促。
一尘不染的洁净之邦
我是途经其他国家而来,走出机场后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目之所及的锃光瓦亮,刚抵达新加坡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干净。不愧是森林国家,闹市中也不乏森林的点缀,写字楼的夹缝间也是绿色装饰。即便我居住的中国人聚集区,热闹起来宛如中国的夜市,地面亦不见一片垃圾,想来与当地对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喂野鸽子等行为的重罚不无关系。据悉一次违规罚款金额可高达5000 元。餐厅也十分干净,小小的店面里,餐桌和调料桌上都用多种语言提醒着“请保持清洁”。酒店虽小且为自助服务,但客服也会不断提醒住客注意垃圾处理问题。

世界文化的交融盛宴
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街道上汇聚了各种肤色的人,黑的,白的,黄的……他们身着风格各异的服饰,既有西式的优雅、中式的端庄,又有随意的时尚、昂贵的精致。在这里,每个人自由地装点自己,真可谓无拘无束、解放自我。我的穿着也更随性,没有必须着一件钢圈内衣的心理束缚,一件运动背心,就足够舒心随意。
我居住的中国城,一条马路上便有香火旺盛的佛牙寺庙和印度神庙。虽不知用“香火旺盛”来形容是否恰当,但庙中来往的人亦是络绎不绝。虽然并无信奉心态,但我特意早起前往两座寺庙参观祈福,心怀尊重敬奉神祇,也许我“健康且发财”的私愿在神的庇护中更灵验呢。
印度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虽不解其深意,但见两个赤裸上身、肤色如咖啡般的男子端着一盆水,边走边唱,为前来拜神的人在头上轻点,想来应是祝福之意。前来参加仪式的多为印度人或其他信奉者,他们身着传统服饰,携家带口。即将到我面前时,我下意识间还是偷偷溜远了一些——作为一个非虔诚的外人,接受宗教祝祷还是不太合适。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离开前往捐钱箱里表达了歉意和敬意,想必可以理解和庇护我吧。
不远处就是佛牙寺。这座寺庙与中国的佛教一脉相承,建筑风格和内部布置更有亲切感。不知当日是什么节日,寺庙里也在举办隆重的仪式。进门处,信徒们用小瓢为小小的佛祖神像“沐浴”,然后才进入正殿。殿内满是念经的信徒,唱词听来也有熟悉感。敬香拜佛、捐香火钱,这里的庄重更熟络,于是内心格外平静且充满希望。


梦幻般的现代化机场
新加坡的机场,绝对值得单独书写一笔。从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其干净与奢华所震撼,等候区皆是柔软的沙发,地面铺满了地毯。去酒店的路上,司机大爷(碰巧往返机场所遇出租车司机都是白发苍苍的大爷)一直向我“安利”,让我一定要在机场多游玩一会儿。返程时我特意早早抵达机场,终于见到了机场里的森林和森林中的瀑布。小红书上的“种草”文果然名不虚传,亲眼所见时,还是被深深震撼。
更让我惊叹的是机场的智能化。直到走到登机口才恍然发觉全程几乎不见工作人员,一切都是自助——自助办理登机牌、自助托运行李、自助入境、自助安检——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登机前吃了一份当地的炒面,味道与在马来西亚吃到的别无二致。或是行程已久,对当地的味道已趋平常,否则想来也是难得的异域美味。
此次出行半月有余,新鲜感渐消之际,归家的感觉愈发强烈。返程前一天,在排队等咖啡时,思乡之情突然涌上心头,回国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看来,我终究还是不太适合长期漂泊在外。但出发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归来吗?所以,即使走过再多地方,人的归途,依然是那里,并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