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次元照进现实:Cos委托成年轻人的“情感寄存柜”
作者: 邱康正 林天星高考后的一个夏天,18岁的淑怡(化名)终于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夏鸣星。夏鸣星是淑怡最喜欢的游戏《光与夜之恋》的男主角。下出租车的时候,刚好下雨了。淑怡的手被牵起,随后就跟着夏鸣星在雨中奔跑,“被他牵手的时候很心动。”
这不是某个短剧的拍摄现场,而是淑怡购买的情绪消费服务——时下火热的Cos委托服务。Cos委托是通过将二次元角色转化为三次元互动,成功地将虚拟情感转换为现实体验的一种消费体验服务。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女性游戏玩家数量已突破3亿。其中,女性玩家在角色扮演、恋爱养成等游戏类型的活跃度持续攀升,形成Cos委托的核心用户池。随着乙女游戏兴起,部分敏锐的Coser(注:穿上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作品里各种角色的服饰,扮演成作品中的角色)开始响应女性玩家与虚拟角色互动的需求,尝试提供有偿陪伴服务,并成为目前Cos委托服务的主流群体。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这一现象源于当下年轻消费者们推崇的人际交往方式,并由此催生了相应的消费需求。此类服务主要满足了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其核心驱动力是“代偿性心理满足”,即通过付费短暂获得理想化二次元角色的陪伴。律师郑晓莹表示,Cos委托目前处于有市场需求,但又很不规范的阶段。“立法、监管、网络平台等各层面可及早予以关注,探索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协议与风险告知。”
Coser是“情感寄存柜”为单主提供精准陪伴服务
淑怡玩过所有国内乙女游戏,高三的时候,网易的《世界之外》和叠纸的《恋与深空》开服了,也全都玩了。“之前高中的时候可能就是放假时间比较短,然后登游戏时间也比较短,每一个都是以游戏的心态去玩的,然后也只是感觉最喜欢夏鸣星。”等到高考结束上大学之后,淑怡使用手机时间长了之后,越来越发现偏心夏鸣星,偏得很过头之后就其他乙女游戏全退坑了,就剩了一个《光与夜之恋》。“夏鸣星可能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种安全感,无论怎么样,他都会支持我。”淑怡觉得自己需要那种能陪玩陪闹,但是在真正的大事面前又能够很成熟很稳重的那种,有点反差的那种人设。
淑怡经常在短视频刷到Cos委托相关的内容,由于最喜欢《光与夜之恋》的夏鸣星,所以刷到夏鸣星相关的视频就比较多。“当时刚看到的时候才高二,属于未成年人,还不能约委托,所以就先看着,然后做好打算,高考后再去约委托老师。”淑怡第一次Cos委托是在小红书上找的,当时有一点理想主义,约委托的过程中也没有太担心。对于第一次Cos委托服务,淑怡的感受大部分是惊喜、惊艳,“虽然委托老师线下也算不上那么帅,但是第一次会觉得很新鲜。”

在Cos委托圈中,有着12次下单经验的泡芙(化名)已是一名资深“单主”。2023年,泡芙从社交平台中偶然了解到Cos委托这种服务,“希望能够和我推(注:喜欢的虚拟角色)在现实中约会,并且留下美好回忆和照片”。泡芙每当翻阅这些照片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幸福感。泡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曾经在一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电影结局时,委托老师突然拿出准备好的戒指,然后用自己喜爱的角色的语气对她说了很多心里话,“那一刻,我恍惚觉得真的是我推在陪我度过这一天。”
时多(化名)接触Cos委托的契机,源于一款名为《恋与深空》游戏。随着对乙女游戏的投入加深,时多逐渐通过周边消费了解到Cos委托这一形式。“目前五次委托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首次的生日委托”,时多表示当时恰逢角色IP联名快闪活动,她与委托老师特意搭配了主题服装及情侣装赴约。“虽然在委托开始前没有太多情绪,但直至当天站在约定地点等待时,还是会不停深呼吸以缓解紧张。乃至在约会一直努力维持从容姿态,以试图掩盖内心的激动。”
“Coser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情感寄存柜’,他们的职责更多的是针对单主情绪提供精准的陪伴服务”。时多表示,委托本质是一种阶段性关系,如同游戏搭子、饭搭子一般,委托老师更像是一种“约会搭子”,“双方虽能在某一天内流露真心,产生亲密情感,但这并非基于对彼此的了解,而是依托角色剧本建立的短暂联结。”

行业中存在“杀熟”现象沉浸式体验存安全隐患
不过,并不是每次Cos委托服务消费都能让人满意。泡芙坦言并非每一次经历都令人满意,有近三分之一的委托过程不尽如人意,甚至连“第一印象”都是存在瑕疵的。“第一次体验委托的过程说实话并不完美,Coser的表现一般”,随着经验积累,泡芙开始逐渐能够分辨出专业与业余的差距,诸如迟到、准备不足、妆造敷衍,甚至背后议论“单主”等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委托体验。
“即便我不会将委托老师的行为代入喜欢的角色身上,但这些表现也让我深感未被用心对待。”泡芙还表示,委托经历的好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造成情绪上的影响,“虽然经过自我调节后已经不再受其影响,但一些经历确实影响到自身日常的情绪。一些很好的委托经历也会让我产生较重的‘戒断反应’,只有寄希望于下次的委托时能见到喜欢的角色的这种情感寄托,才能缓释这种情感戒断。”
拥有十几次委托经验的淑怡,直言行业中存在“杀熟”现象,“前期体验很好,但复约几次后,委托老师妆造越来越敷衍,甚至到了我可以看见双眼皮贴的地步,假毛很乱身高也不够,多次复约也不售后,完全不上心。”这种服务质量的断崖式下跌,让淑怡深感被辜负。
淑怡表示,Cos委托的核心应是提供陪伴和提供情绪价值。对于“单主”而言,Cos委托的本质在于购买情绪价值。“这类服务最关键的还是业务能力,我对长期合作的委托老师非常满意,只要妆造还原、身高达标、能提供情绪价值,在此基础上,价格再高我也愿意买单。”淑怡认为,“若连基本专业度都无法维持,便是对消费者信任的透支。”


另一方面,Cos委托作为一种“线上发起,线下陌生人约会”的新兴服务,在缺乏相对应的标准和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安全隐患是不少消费者关注和担忧的一点。淑怡表示,为了能够保障自身安全和规避风险,她选择固定的Cos委托合作对象,“现在的委托老师很好,应该不会再找新人,感觉和新的委托老师相处也是一个非常劳神费力的事情。”时多则保持着警觉,每当临近赴约,自己的行程必告知亲友,同时避免前往人少场所,对不明所以的行为保持警惕。“虽然委托过程中,双方一般都是女性,但也需要学会察言观色。”时多表示,“当对方出现奇怪的行为时,提高警惕意识,若感到不适,必须立刻喊停并严正拒绝。”
而泡芙在遭遇近三分之一不如意委托结果后,对这类服务的信任度有着明显的警惕感,“接下来会减少委托的次数,并且也只会选择此前熟悉的委托老师,新的老师可能会存在踩雷的情况”。泡芙认为,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尽量和同性别的委托老师进行委托服务,同时服务过程应该保持在公众场所,杜绝去私人场所。双方在约会前还需要沟通,例如可以接受的亲密程度等,如果产生不合理行为应及时拒绝。
经历多次委托后,淑怡认为不要因为喜欢角色的而给他人戴上完美滤镜,“混淆角色与扮演者本身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泡芙对此深有共鸣,认为部分过度情感的消费者们不适合玩乙游,也不适合进行Cos委托,对自身和他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从业者因“暴利”噱头入行服务质量与收费严重脱节
作为提供Cos委托服务的另一方,委托老师清久(化名)坦言踏入行业源于对国乙角色的深度共情,“从展会观众转变为Coser后,希望能够帮助女孩们实现与虚拟角色相会的梦想”。不过随着委托单量增长,清久的初心逐渐面临现实考验,“当爱好转化为职业,热情难免被琐碎事务消磨。”但清久仍坚持平衡经济收益与情感价值,“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为女孩们创造快乐时刻”。
对于行业中敏感的定价问题,清久认为核心要素在于“外形条件、服务态度、情绪价值提供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她观察到行业存在明显分层,头部网红凭借粉丝基础可获高溢价,而无偿或低价接单者往往“为爱发电却入不敷出”。“业务能力强的委托老师定价较高可以理解,但相比之下,与自身条件不符的定价则显得不合常理。”行业隐患也同样引发清久警惕,明确反对Cos委托服务中的越界行为,“其实圈内都有一些默认的‘行规’,正常的委托过程中,像牵手、贴面等适度亲密行为是可接受的,但涉及私密部位或过夜服务必须严拒”。
有着十余年Cos经验的小T(化名),踏入委托领域的契机源于双重驱动力。作为资深二次元爱好者,小T自大学起便深入了解Cosplay文化,“最初其实并未考虑涉足Cos委托服务,因为我深知提供优质服务需投入大量精力,自身能力是否匹配单主们的需求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小T表示,后续随着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加之自身Cos的角色受到不少粉丝们的喜爱的同时陆续收到委托邀约,才促使自己重新思考是否应该尝试Cos委托服务。“第一印象固然依赖外形条件,但本质还在于持续提供情绪价值,最关键的是从内到外高度还原角色特质。不仅限于外貌,更需复刻其性格内核与精神气质。”
在定价机制上,小T采取了务实策略。“目前行业现状良莠不齐,于我而言,委托收入只需与本职工作相当即可。”据小T了解,当前行业内的收费标准存在着差异,如部分地区单日委托费用可能超过千元,但也有部分地区的价格在数百元左右。究其根源,从业者因“暴利”噱头盲目入行,导致服务质量与收费严重脱节。“市场混乱的核心在于不能用一个既定的标准来评判,一些无偿委托者会为爱发电,而一些接单者又未必具备匹配的业务能力。”

产业观察国产乙女游戏爆火Cos委托有无商业化可能?
中国二次元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Cos委托这一类新兴的情绪价值服务奠定了经济基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至2023年,二次元产业规模以42%的年复合增长率从189亿元扩张至2219亿元,其中周边衍生产业增速高达53%,2023年规模达1023亿元。申万宏源证券分析指出,谷子等周边产品作为精神消费品,通过悦己、社交等价值推动行业于2022年崛起、2023年爆发。据CIC灼识咨询预计,到2026年中国二次元内容市场有望达1105.8亿元,未来五年中国二次元内容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