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喜剧:Yes, and

作者: 张秀宇

即兴喜剧:Yes, and0

“Improv”也称即兴表演、即兴戏剧或者即兴喜剧。演出前,我们通常会对观众这样介绍:“即兴表演就是没有台词,没有剧本,所有场景都是在观众启发下进行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

北京即兴的诞生

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中学习了12年,拥有几百场演出和9年教学经历。在美国,Improv是Sketch(美式素描喜剧)演员和编剧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大部分脱口秀演员的选修课,被称为“喜剧的摇篮”一点不为过。随便抓一个欧美喜剧演员,他们大多都拥有过学习Improv的经历,比尔·默瑞(《迷失东京》主演)、丽莎·库卓(《老友记》中菲比的扮演者)、吉甘-迈克尔·凯(美国喜剧小品节目《黑人兄弟》主创之一)都是美国的即兴学校的明星校友。

我第一次接触Improv,大约是在12年前4月的一个晚上。那时的北京还未对胡同的穿墙打洞进行整改,各类店铺肆意生长,热力猫俱乐部是二环胡同里众多酒吧之一。装修简单粗犷,和普通平房一样,灯光昏暗,气息潮湿,略显局促的酒吧里,冰箱中层层叠叠摆着五花八门当年大家还毫无头绪的瓶装啤酒。

即兴喜剧:Yes, and1
本专题作者张秀宇:资深即兴演员、默剧演员、编剧、资深即兴表演讲师、马尼拉即兴节中国首次受邀表演嘉宾
即兴喜剧:Yes, and2
作者(左五)在“北京即兴”双语表演组演出。“北京即兴”成立于2006年,是北京最早的即兴话剧团,最初北京即兴的演出多为英文,观众也以外籍群体为主,随后一些中方成员开始加入这个圈子,并尝试用中文进行即兴表演的训练和实践。

这个酒吧最大的房间一端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舞台后侧红砖砌成的矮墙将后门与舞台分隔开来。舞台上面是蜿蜒交错的线缆,还有厚重的音箱和架子鼓。为了给即将开始的即兴表演工作坊腾出空间,房间里的桌椅都被移到四周,中间的空地上站着三五一组的人在聊天,老外的数量几乎占到一半,是典型的Dive Bar风格,可以理解成“老城区的巷子酒馆”或“老美版的小卖部加啤酒摊”,在不修边幅中保留了一份人情味和生活气。就在这间破旧的酒吧里,我后来竟见证了北京众多新喜剧先驱的诞生和成长。

接近晚上8点钟,人群慢慢占满了整个空地,即兴表演的工作坊开始了。几名“北京即兴”(Beijing Improv)的即兴演员站到了人群中间,带领大家围成一个圈,开始介绍即兴表演的核心理念:Yes,and。他们中有老外也有中国人,其中一名中国人就是后来单立人喜剧公司的老板——石老板,后来我和他做了几年的即兴表演队友,直到他下定决心辞职,全职去做单口喜剧。

“北京即兴”于2006年在北京成立,是北京最早的即兴话剧团,将即兴表演从美国带到了中国。那时的北京正处于奥运前夕,各种新鲜的文化形态争相涌入,北京即兴也生长出来。通过每周三的免费工作坊,慢慢聚集起对此表演艺术感兴趣的人。当我成为北京即兴双语表演组的一员后,也免费带领工作坊来回馈喜爱即兴表演的社群。最初北京即兴的演出多为英文,观众也以外籍群体为主,随后一些中方成员开始加入这个圈子,并尝试用中文进行即兴表演的训练和实践。

即兴表演的技巧

Yes,and是即兴喜剧中最重要的概念。Yes指的是即兴演员要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说“是的”。比如,当有一名演员说他正在一个田地里抓蚂蚱,另一名演员不能说:“哪里有蚂蚱,我们不是在家吗?”也许观众会发出笑声,但第一个演员建立的故事被破坏了,如果表演中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就离观众偷偷溜走不远了。如果另一名演员尝试去说:“是的,快看,那里有一只蚂蚱。”那么故事就出现了发展的可能。而And是演员继Yes之后,为这个故事做一个前进的决定,演员可以说:“快看,那里有一只蚂蚱。哥,我们已经十多年没在这里抓过蚂蚱了。”

通过And将演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定义,故事就这样徐徐展开在观众眼前。即兴表演讲究在表演的当下作出真实的反应,它能够调用人强大的本能,所以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出其不意的梗,或者让人琢磨回味的金句。大家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看到的很多演员都曾接受过大量专门的即兴训练,或者他们自己就是专业的即兴演员,比如我在拿大顶剧社的伙伴王梓、武六七、单冠朝,以及大家都熟悉的金靖、刘胜瑛、土豆、吕严等。

即兴还有非常多的理念和技巧,需要演员具有过人的专注力和强大的记忆力。即兴表演虽然没有剧本,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排练。因为即兴演员需要拥有在舞台上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在表演上不仅需要接受、理解队友提供的信息并作出反应,同时还要推动情节、照顾节奏,对当下全身心投入,想要获得这些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排练。一个成熟的即兴表演团队每周都需要坚持进行排练,像足球运动员一样,不止锻炼单个演员的表演技巧,更要培养团队间的默契,让团队的节奏和风格统一。只有排练中不断试错、不断磨合,演员们才能在真正演出的时候彼此信任,毫无保留地接住对方抛来的“球”,并把“球”以漂亮的弧线踢出去。“即兴是让你队友的表演看起来更聪明更好”。

最初学习即兴时,我因为对自己的肢体表现能力不太满意,选择加入了拿大顶剧社,拿大顶剧社最擅长的是以肢体进行表演的默剧,在其中经历了十多年的默剧创作和表演,不只让我的肢体表达能力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我开始理解,舞台上的表达远不止于语言,不止抛梗接梗,身体的节奏、舞台上的站位、与搭档之间的距离,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或停顿,都是建立角色关系、推动故事的重要方式。而这些“非语言”的元素,恰恰是表演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即兴演员也许不是舞台上最机敏、最会讲段子的人,却往往是最会倾听、最能感受舞台能量的那个人。

即兴喜剧:Yes, and3

表演游戏的发展

现代的即兴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而推动即兴喜剧系统化和规范发展的是出生自美国的维尔拉·史堡林(Viola Spolin)。她是一名戏剧教育家和表演指导,也是美国戏剧教育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即兴戏剧之母”。西方的戏剧教育并不像中国的戏剧教育体系强调“声台形表”,维尔拉·史堡林创造了“戏剧游戏”的方法,训练演员的创造力、专注力和表达力,她的表演理念是“你不是来表演的,你是来参与游戏的”。比如,西方戏剧导演面试演员时喜欢使用一个游戏——变化球:让所有演员围成一个圈后,通过无实物表演的方式互相传递一个想象中的球,接着,这个球可以被演员塑造成飞刀、纸飞机、折叠凳等任何东西继续互相传递,这个游戏可以练习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对于台词、动作的表达和反应。正是维尔拉·史堡林把类似的“戏剧游戏”带进芝加哥大学的校园表演的舞台上,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的舞台表演形式。

为了能让大家理解即兴喜剧的表演形式,我用一个很受欢迎的表演游戏“观众纸条”(也有译作“飞鸽传书”)作为例子来说明。在演出前,主持人会向观众提出一系列开放式问题,比如“你最想对你的老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可以对天气说,但不能对你的伴侣说的话是什么”“你会怎样评价目前为止自己的一生”,观众反馈的答案被写在一个个纸条上,这些纸条被折叠,洒在地上。演员会向观众要一个建议,开始场景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会随机捡起地上的纸条,并将纸条上面的内容变成这个场景的台词,并将这些本来不合理的台词变成合理的故事发展。如你所见,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在未知之中,演员永远不知道下一步等待他(她)的是什么,就像高空中的钢丝杂技,技巧娴熟者可以带领观众体验抬步的惊心动魄与落脚的愉悦赞叹。

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兴的表演游戏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几分钟游戏感更强的短篇即兴,渐渐出现了一些可以展现完整故事脉络、角色关系发展和任务的长篇即兴——一个拥有数个人物,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剧场呈现竟然可以没有剧本,实在不可思议。大家可以观看一部中文译名为《两个男人一台戏》的网飞(Netflix)节目一探究竟。我也是在学习即兴之初,看过一次长篇即兴之后,对于即兴表演能展现出的故事性感到着迷,而愿意在即兴表演上投入大量的时间。

即兴喜剧的本土化

即兴表演其实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上手的表演形式,在最初接触它时,我还是一个每天对着电脑办公,和舞台表演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它不需要学习者事先做任何准备,学习的过程也几乎是“玩”的过程。很多即兴表演者都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玩即兴让他们能够脱离繁重的工作,感到轻松和愉快。和单口喜剧(脱口秀)相比,不用创作稿件,不用背稿子的即兴表演可能是最适合大众参与到新喜剧的窗口。

即兴喜剧:Yes, and4
Netflix平台播放的节目《两个男人一台戏》是完全即兴制作的喜剧,每一场演出都根据一条随机的观众建议进行。

即兴喜剧的本土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首先,中国的熟人文化往往让我们对于观点的公共表达感到陌生,也让我们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很难袒露自己;其次,不同文化形成的语境不同,催生出不同风格的幽默和审美,英文即兴表演中对亲子关系、职场和友谊的态度等更偏向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使用中文来演出,要么有种对欧美文化的模仿感和“翻译腔”,要么会趋于保守,进行程式化的表达。同样,对于中国观众,进入酒吧、小剧场等场合观看演出也是一件陌生的事情,缺少经验的中国观众在观看即兴演出时显得更加安静、内敛。即兴表演通常依赖于与观众的互动来辅助表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即兴表演者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叙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中国的即兴表演者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北京团队注重兼容并包,上海团队关注生活气息,东北团队将东北人的幽默天赋发扬光大,广东团队也在使用粤语进行半即兴的舞台剧作……在中国经典故事中,在被妈妈塞满冷冻食物的冰箱里,在亲人介绍的相亲局里,藏着无数即兴的可能。

Yes, And中隐含着认可与赞同,勇敢与冒险。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了压抑情绪、回避冲突,也习惯了在人前收起真实的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压抑,使得我们强烈渴望在一个允许错误、鼓励尝试、支持彼此的环境下去向外探索。很多学习者在接触即兴表演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感。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失败,可以说错话,不会被否定,得到的期待不是需要变得更好,而是需要更勇敢。

很多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和即兴当中的技巧如出一辙。Yes, and要求学习者拥有更强的接纳能力,接受对方感受和需求,避免指责、评判与命令式地进行表演,用观察和感受去表达,这些都与非暴力沟通有深层次的共通和互补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将即兴表演的技巧和理念引入到教育、心理疗愈、企业培训等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种培养表达力、创造力与合作力的“课堂外教育”;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它是一种情景再现、直接激发情绪表达的工作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它是一种打破沟通隔阂、建立团队信任的有效工具。或许这正是即兴表演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重新建立连接的方式。在这个越来越强调“效率”和“成果”的社会中,即兴为我们保留了一块可以“尝试”的空间,也提醒我们,真实、好奇和信任,其实才是最深层次的创造力来源。

即兴喜剧:Yes, and5
由本文作者秀宇和阿球组成的“秀球Showball”双人即兴团在闹即兴戏剧节演出。
即兴喜剧:Yes, and6
由本文作者参与发起的“红宝石计划”即兴表演组在青岛里院喜剧节演出。
即兴喜剧:Yes, and7
拿大顶剧社演出现场观众席。

现在,中国各地的即兴表演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正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即兴的多样性。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举办的即兴喜剧演出、入门工作坊或主题训练营。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在中国也开始涌现出以即兴为主题的大型节日,“即兴节”或“新喜剧节”等演出活动层出不穷,不仅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即兴演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或许你也可以从一场演出、一节工作坊开启属于自己的即兴旅程。

(责编:刘婕)

即兴戏剧之母

即兴喜剧:Yes, and8
维尔拉·史堡林

现代的即兴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而推动即兴喜剧系统化和规范发展的是出生自美国的维尔拉·史堡林。她是一名戏剧教育家和表演指导,也是美国戏剧教育界的传奇人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