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技的艺术
作者: 辛伟荷甲埃因霍温队主教练博斯对自己的球员们大发雷霆。他说:“我真的很生气,你们不该那么做。要是我当时作为对手在场上,一定会把你们废了。”
事情发生在今年1月,埃因霍温在欧冠联赛上遇到利物浦。当时利物浦少一人作战,比赛临近结束时以2比3落后。尽管博斯极力反对,埃因霍温的球员们还是卖弄脚法,展示了脚后跟传球、不看球传球等花哨动作,将一场欧冠比赛变成了传控练习。博斯说:“这种疯狂举动是不尊重对手,我们之前不用这些疯狂举动,也能让观众开心。”

几个月后,巴西科林蒂安队在圣保罗州锦标赛决赛中1比0击败了帕尔梅拉斯队。随着比赛时间所剩无几,荷兰人孟菲斯·德佩将双脚踩在球上,试图拖延时间。这种方式在帕尔梅拉斯球员看来颇具挑衅意味,随后双方发生了斗殴,两人被红牌罚下。
这一事件导致规则的修改。巴西足协宣布,如果球员双脚踩球,应出示黄牌。巴西国内就此展开激烈争论,论点是“美丽足球”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球场上的个人风格是否正在远去。曾以踩单车式过人闻名于世的前巴西国家队队员德尼尔森表达了不满。他说:“人们问我,为什么现在看不到像过去那样有个性的球员了?答案是很多限制让球员失去了乐趣。”
角度不同 实用为王
炫耀球技这种行为往往让人爱恨分明。但关于这种行为的是非对错,并非非黑即白。的确,在某位球员眼中过于花哨甚至不敬的技巧,在另一位球员那里可能就是惯用的绝招,比如克尔隆的海豹式运球、夸雷斯马的插花脚,又或者内马尔的彩虹式过人。10年前的西班牙国王杯决赛中,内马尔这个动作曾让毕尔巴鄂队怒不可遏。
当时的毕尔巴鄂队长、如今是伯恩茅斯队主教练的伊劳拉说:“这根本不是什么优雅之举,也不符合体育精神。”内马尔回应道:“这只是过人的一种方式,跟其它方式没什么两样。你不能因为我这么做就生气,这可是我的风格,已经这么踢好多年了。”
当时,比赛还剩不到5分钟,巴塞罗那队以3比1领先,内马尔这么做或许并不明智。前利物浦后卫卡拉格表示:“比赛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炫耀性动作的看法。大多数球员不会这么干,因为他们知道会遭到队友和教练的责难。但当比赛结果已成定局,他们就会觉得没问题。这样一来,激怒的就是对方教练和球员,有可能让自己受重伤。”
三年前的一场英超联赛,比赛还剩不到10分钟时,热刺队以2比0领先诺丁汉森林队,巴西前锋理查利森忽然玩起了颠球。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当时还在森林队效力、如今已转投热刺的布伦南·约翰逊将他放倒在地。英国足球解说员马丁·泰勒说:“这就是卖弄的下场。”他的搭档卡拉格并不认可约翰逊犯规,但对理查利森显然也没什么同情心,主要是因为这样的行为除了激怒别人之外,毫无意义。
1999年,又是科林蒂安和帕尔梅拉斯的一场比赛,场面彻底失控。当时科林蒂安队大比分领先,埃迪尔森接球时颠了几下,让球从脖子后面滚过,结果遭到对方球员围攻,还被追着跑进了球员通道。之后,他被巴西队排除出美洲杯阵容。
那么,在一场已经胜券在握的比赛尾声,如果炫技是为了实用,会有所不同吗?卡拉格说:“如果有人利用花哨的技术创造出进球机会,或者摆脱困境,或者保持控球,那是没有问题的。1970年世界杯决赛,巴西队的桑塔纳在本方半场连续晃过4名意大利球员,为队友阿尔贝托创造了进球的机会。他在传球之前,也许没有必要做那些动作,但我看得很开心,从未觉得这是在挑衅。”
在专业人士看来,有一些炫技毫无必要,十分愚蠢。2011年夏天,曼城与洛杉矶银河的季前友谊赛中,曼城队的巴洛特利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带球直奔球门,却荒唐地来了个180度转身,试图用脚后跟射门。他的这一脚偏出了球门,遭到了队友们的当众指责。曼城队主教练曼奇尼更是怒不可遏,比赛仅进行了30分钟就将他换下。
去年欧联杯曼联对蒂拉斯波尔警长队的比赛中,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曼联队的巴西边锋安东尼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脚踩皮球来了个720度旋转,结果却将球踢出了界外。担任评论员的前曼联中场斯科尔斯说:“我喜欢看到技巧和娱乐性,但我不确定这也算,简直就是小丑表演。”
将心比心 文化因素
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主教练沃伯顿把奥杜瓦叫进了办公室。他无意斥责这个19岁的年轻人,也没打算告诉他以后绝对不能再这样做了,但他知道必须和这个孩子谈谈,弄清楚当时他心里在想什么,也要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有那样的反应。
几天前的一场苏格兰联赛,奥杜瓦代表流浪者队替补出场,迎战阿洛亚竞技队。当时流浪者队以4比1领先,奥杜瓦模仿内马尔,来了个彩虹式过人。流浪者队的球迷们很喜欢,但阿洛亚的球员们可不买账。



苏格兰媒体对此大肆报道,流浪者队主教练沃伯顿以理智的方式处理了此事。他对奥杜瓦语重心长地说:“我喜欢你有勇气尝试新事物,也喜欢你给球迷带来的欢乐。如果你这么做,球队能从中有所收获,那很好。如果你尝试了没成功,我也能理解,但一定要确保你在球场上的每一个决定有价值。一旦你不尊重对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奥杜瓦承认了错误,表示自己当时只是想完成过人,那个动作是他在训练中也会做的事。
有时,球员会意识到自己在炫耀球技时做得太过火了。2005年,英格兰韦康比流浪者队的泰森利用对方守门员的失误,以一个狗爬式的动作将球顶进球门。当时有几位球探在场观看,泰森立刻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担心给球探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了,绝不是故意要让他难堪。我只是想开个玩笑,这种事再也不会做了。”
十几年前,巴西前锋克尔隆边跑边用额头控球的画面风靡世界,但这一动作绝非一时兴起之举。他很小的时候就通过与父亲长时间的训练,练就了这一绝技。一旦球在他额头上上下颠动,几乎没人能阻止他。克尔隆说:“这并非为了耍酷而刻意表演的花哨动作,而是摆脱棘手局面的一种方式。我从未在走上球场时就打算这么做,而是让它自然而然地发生。”
克尔隆因此遇到了很多麻烦,不断被踢倒、绊倒,在2007年9月的一场比赛中被米内罗竞技队边后卫科埃略粗暴地攻击,所幸没有受重伤。他所引发的风波表明,即使在巴西,炫技也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分歧。
弗鲁米嫩塞队长阿尔贝托说:“如果我是科埃略,也会做同样的事,因为这是不尊重对手。我会想办法把球断下来,如果有必要,就用格斗的动作,必须把他放倒。”当时有不少人支持克尔隆,包括后来的巴西队主教练多里瓦尔,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加林查到内马尔,华丽的动作总有传人,正是这些元素把人们吸引到球场。”
英国球员特伦德尔从未踢过顶级联赛,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英格兰低级别联赛中度过,曾效力于雷克瑟姆和斯旺西。不过在21世纪初,他在英国被称为“花式之王”,那些花哨的动作、盘带为他赢得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这种追捧一直持续到今天。
特伦德尔说:“如今的足球,一切都围绕着传控,在我看来很无聊。花哨的动作是球员对自我的展现,不是件坏事。有人说这是不尊重对手,好吧,怎样才算不尊重?如果双脚飞铲对手,没人会站出来说不尊重。”如今,48岁的特伦德尔还在踢半职业联赛,依然喜欢在球场上展现自我,享受足球的乐趣。
17岁时的一场比赛中,对手威胁特伦德尔,说要再敢戏耍自己就揍他。但特伦德尔不为所动,把球再次从对手两腿之间穿过,还撂下一句“闭嘴”,结果被打断鼻子。但在那以后,他从未因炫耀花哨球技而遭到过任何身体上的报复。特伦德尔说:“在英国足球中,对手的威胁往往停留在嘴上,并不会真的付诸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球员和球迷对炫技的看法反映了当地的足球文化。哈维在转会至卡塔尔的萨德俱乐部后,对巴塞罗那前队友内马尔的彩虹过人动作发表了一些有趣的言论。他表示:“这在巴西能被接受,但在西班牙就不行。内马尔有巴西人的那种特质,觉得这是足球的一部分。但在西班牙,这就是缺乏尊重。”
沃伯顿目前是美国联赛杰克逊维尔俱乐部的足球总监,他表示赞同:“文化是个关键因素。在美国,人们看到炫技场景会觉得很神奇。前几天我看了一场球赛,一名后卫在防守时用舒展的倒钩将球解围,观众沸腾了,一边尖叫一边鼓掌,比起欧洲可真不一样。事实上,全世界大多数球迷都喜欢球员偶尔卖弄一下球技,尤其是主队的球员。”
炫技由来已久,球迷们对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炫技动作总是津津乐道。在足球比赛越来越千篇一律的时代,这显得尤为珍贵。沃伯顿说:“我不想破坏那种娱乐性。如果孩子们看到一个花式动作,认可那种技巧,然后去拿个足球开始模仿,肯定不是坏事。如今,我希望球员们勇敢尝试,敢于用球做动作。”
责编 王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