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斜燕白云天

作者: 程应峰

置身乡下老家的屋檐下,抬眼向远处望去,我看见的,是一抹熟悉的青山。这是没有雾的早上,一切清晰可见,山体轮廓分明,山梁上那一棵棵杂树,似乎都数得过来。这是春天往夏天过渡的时光,山上的一切都是青翠的,只是色泽的深浅度不同而已。或嫩绿,或沉绿,或苍绿……当然,若是在夜晚,山梁就是幽蓝夜空下一道神性十足的黑色闪电了。那是自然造化的另一种优美之姿,耐人品读,耐人寻味。

在这阳光灿烂的白天,乡野的一切都是清新的,天空蓝得发亮,在让人沉醉的色泽的映衬下,有白云悠然于天穹,或打着卷儿堆积出可以想象的形状,或如随风飘动的游丝延伸着人类不绝如缕的向往。几只燕子浴着阳光,自窗口斜刺里飞过,发出一声声快乐的鸣叫,或是向远处飞去,或是歇在不远处的树梢上。它们在忙一些什么我不知道,但属于它们的自由和快乐却是分明的,是看得见的。

此刻,视野之内,南山沉静,它似乎沉浸在千百万年的怀想里。它给我们带出了地阔天蓝、植被丰美、空气清新,属于它的植被之中掩藏着多少野生动物,不得而知,但它们一定在那里。它们栖息在那儿,原生态地活着,活出了尘世间的活泛、灵动和丰盛。

有山有植被就藏得住水,水赋予了万物以生命,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有了水的滋润,山林青翠,土地肥腴,稻浪飘香,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人间锦绣、富饶着人们的生活。大自然的习性就是这样,你珍爱它,珍视它,它就会慷慨地给予。它通过田畴、河流、森林、群山活泛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它让人们的生活之地草木葱荣、云彩洁白,让人们的生活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这是极为寻常的江南山水的风物情景,蓝天白云下,芳草青青,河水潺潺,天高气爽,云卷云舒,既有小家碧玉的性情,也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

收回目光,我的视线落回到了后院园子里。同妻子于端午节一回家,除了看望年迈的母亲,也尽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买菜、做饭、洗碗、备鸡食、喂鸡、扫地、倒垃圾……我在给母亲剪发的时候,听母亲给我絮叨,前不久树上结了多少桃子,结了多少枇杷,还有多少小金钱橘……她吃不了多少,绝大部分都让邻居摘走了或是送人了。在她的身体状况还行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后院空地里栽了一些豆角秧子,一些花生,一些红苕。母亲说,下次你们再回家时就可以尝尝鲜了。

另一部分依然空着的空地里,野草又长高了,回来的那天傍晚,稍凉快点,我便毫不犹豫操起镰刀将疯长的野草割倒了一大片。母亲说,就把它们放在那儿吧,可以肥地的。

凭一窗知更替,凭一园知兴衰。后院园子里的一些花卉虽然没有父亲在世时丰茂,但绝大多数盆栽依然有序地存活着,它们在蓝天白云下,在声声鸟鸣中,以姹紫嫣红的方式,不懈不怠地焕发着一个农家院落的生机。

母亲是倔强的,她不愿意随自己的子女到城里生活,她心里一直装着父亲的临终嘱托,打理好这个家。当然,她也希望子女们有事无事给她打个电话,或是常回家看看。就这样,母亲一个人一直在乡下老家过着自由散淡的生活,无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她看来,一切都成云烟,岁月的流转已经无关紧要了。

父亲一走已是好几年,八十岁的母亲虽然腿脚不大方便,但属于我们的乡下老家,依然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是的,母亲在,家就在。亲情,永远是蓝天白云下最让人无法放下的牵挂。

(编辑 兔咪/图    槿喑)

上一篇: 挣脱
下一篇: 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