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赋能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发展

作者: 刘恋 吴曼迪

以产教融合赋能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发展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模式为职业院校青年学生提供了更有实践价值的学习契机,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实践教育提档升级

实践赋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框架下,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可借助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工作流程。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这种体验将大幅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适应职场环境。企业与院校携手开展契合行业需求的实习项目及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连接校园与职场的桥梁。

协同创新,推动教育质量进阶。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拓展了实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还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企业的技术专家同职业院校教师合作开发课程,研拟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学生可通过学习,快速掌握现代化生产的流程与技术要求,实现从 “校园人” 到 “职业人” 的无缝衔接。

激发活力,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依托产教融合,职业院校青年学生于实践中将面临多样复杂的问题与挑战,这不仅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直接考验,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在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时,职业院校青年学生需要借助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中的种种挑战推动学生持续思考、创新与改进,让他们有了应对多样环境和棘手难题的能力,而这正是现代职场中不可或缺的。

二、产教融合不断创新优化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实践教育模式

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跃升。传统实践教育主要是聚焦技能训练要点,围绕学生的专业基础技术操作实施。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深入,实践教育渐渐向多元化范畴发展。职业院校可依照不同专业的特色,设计更多样化的实践课程。例如,某职业院校为所属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引领下,参与创新项目的设计开发全流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编程、系统设计等技术,还参与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跨学科范畴的内容。项目最终成果不只是需要实现技术层面突破,也要具备市场应用的意义。依托此类实践课程,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积极培养。

差异化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职业院校逐渐意识到单一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依托产教融合优势,职业院校可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设定专属化的学习目标与实践路径,协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长处,提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实践经历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外扩,更是按照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定制的个性化成长内容。例如,某职业院校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实习项目: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软件开发兴致勃勃,学校为这些学生安排了跟科技公司合作的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逐步提升技能水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涉足系统集成和网络管理的相关内容,学校则为这部分学生争取到大型企业网络运营部门实习的机会,协助学生深入掌握系统运维的实际需要。这种个性化培养模式,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充分施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筑牢了坚实基础。

借助现代技术,革新实践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突破传统实践教育中设备、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增进教学成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不实际操作设备,以仿真操作,提前熟知复杂设备的操作流程,还能多次开展仿真实验,进而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和应用现代技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职业院校应继续探索创新实践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作者刘恋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吴曼迪单位:临沂通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