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垦荒锄头到数字键盘,新时代的青年靠什么建设家乡

作者: 朱泉赫

从垦荒锄头到数字键盘,新时代的青年靠什么建设家乡0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九三前源农副业有限责任公司农机工人驾驶大马力拖拉机进行大豆播后镇压作业。新华社记者林进春摄

2025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引发广泛关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支教队队员们响应号召,奔赴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民族团结、兴边富民与稳边固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予肯定。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直以来,青年群体始终是扎根龙江建设的主力军。回首往昔,在北大荒开发建设时期,大量知识青年、支边青年、转业官兵等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这片荒芜之地。他们不畏艰苦,住草窝棚、啃冻窝头,用锄头和铁锹一寸寸开垦出万亩良田,将北大荒开垦成“北大仓”,让黑土地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后在黑龙江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活跃着青年奋斗的身影。

时代在发展,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过去单纯依靠体力劳动和简单农业技术应用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在追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强调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的今天,新时代的龙江青年又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家乡建设呢?答案,就藏在这些青年典型的实际行动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为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进算电融合试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以上。开展生物技术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生物经济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推动创意设计与重点产业对接融合,赋能产业升级。”就数字经济而言,时凤轩打造的直播电商共享基地成功将龙江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累积销售额超10亿元,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新时代的龙江青年追逐新质生产力、开拓创新的道路上,要传承弘扬黑龙江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优秀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等品质,在当下依旧熠熠生辉。杨帆立足黑土地修复领域,首创的水热腐殖化技术体系不仅突破了国际壁垒,更传承了北大荒人“把荒原变粮仓”的开拓基因。当年的垦荒者用铁锹翻耕冻土,如今的新时代青年用科技破译黑土密码,改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扎根黑土、矢志不渝的初心。

从北大荒拓荒青年开垦“北大仓”,到新时代青年传承优良精神,以数字技术、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振兴发展,青年在用智慧与汗水扎根家乡建设的同时,家乡也在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时凤轩在为龙江农特产品打开销路的同时,带动了青年就业300余人;杨帆让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得到科学的守护的同时,也被授予了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的故事印证着一个共同的道理:家乡从不是青年发展的“背景板”,而是成就梦想的“大舞台”。

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变革,不仅仅是发展方式的迭代,更是青年与时代同行、与家乡共荣的深刻蜕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新时代的龙江青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智慧的途径,在黑土地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的扎根故事。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挺膺担当,以优秀青年代表为榜样,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姚晶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