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赋能黑土地上的青春跃动
作者: 芦岩编者按: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龙江青年用直播间代替传统货摊,用大数据优化种植结构,用供应链思维重塑农业生态,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跃升,更激活了县域经济新动能。本期专题将带您走近这些青年电商先锋,看他们如何以数字技术为犁,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
当无人机掠过松嫩平原的金色麦浪,当直播间里东北姑娘用爽朗的笑声推介五常大米,当“张芳杂粮粥”的订单从北上广深涌向祖国北疆——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生力军”正以数字为犁、用创意作种,在传统农业与现代电商的交界处,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乡村全面振兴篇章。
2015年,哈尔滨香坊区的和粮农业办公室里,16个年轻人围坐在贴满便利贴的会议墙前。他们面前的白板上,潦草地写着“农民”“直播”“冷链物流”等零散词汇,这是和粮农业电商服务部从传统电商转型社交电商后的首次头脑风暴。彼时,传统粮企仍在经销商体系里艰难转型,而这支年轻的团队,却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重构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链条。
数字全域布局“新赛道”
和粮农业经过19年的深耕,探索出了“互联网+农业+研发+新零售+新媒体”的新型农业生态运营模式,和粮电商团队构建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销量持续领先,并与多家线上店铺合作,让来自黑土地的优质农产品全网开花。同时,团队积极拓展社交电商渠道,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开展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团队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制定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在抖音上,以短视频内容吸引流量,通过直播带货实现效益转化;在小红书上,注重产品种草和口碑传播,邀请网红达人进行产品试用和推荐。此外,还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将“黑土优品”的农产品送进千万百姓的餐桌。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58岁的张大娘加入和粮种植合作社后,借助和粮的新型农业运营模式将产品卖向全国,年收入成功实现翻倍;在和粮直播间,返乡青年小李通过“新媒体主播培训”计划,在直播间销售农产品,月收入突破2万元;在2023年,30余位女子组成的电商运营团队,在黑龙江省巾帼电商大赛中斩获金奖……
深耕短视频催生“新农人IP”
“家人们,看看这黑土地,一脚踩下去能冒油花!”2025年的春耕时节,在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的有机稻花香基地,和粮农业的创始人张芳穿梭在田地间,身后是正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们。
“农民的闺女张芳”是和粮农业打造的“新农人IP”,以创始人的视角讲述黑土地与新农人的故事,如今全网已拥有1700万粉丝。她的短视频里,没有华丽的陈设与剧本,只用最真实的状态记录黑土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
从春耕到夏长,从秋日的稻田滚滚,到冬日的白雪皑皑,张芳用镜头完整记录下黑土地的四季。她会在田间地头和老乡唠家常,也会穿上靴子戴上草帽到地里收割、插秧。这些充满真实感的内容,让“农民的闺女张芳”这个IP深深扎根在观众心中。以此打造的IP矩阵,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新路径,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搭建没有围墙的“新农校”
和粮农业在杭州电商大本营打造了直播运营中心,近距离与电商届的各类大咖互动,通过杭州与哈尔滨两地的联动,创造了喜人的业绩。和粮农业以“每天早餐不重样”为理念打造的“张芳杂粮粥”累计销量突破了20亿袋。这背后是团队为其量身打造的“IP矩阵”:从短视频里的农耕故事,到直播厨房的美味佳肴,再到直播间里的方言段子,每个细节都精准击中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共鸣点。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新农人主播及短视频剪辑人才,和粮农业电商团队与清华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高校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深入到团队的各个环节,从农产品种植、直播策划、短视频制作到电商运营,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团队还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知识。通过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团队和农业电商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当暮色笼罩松花江,和粮新媒体与电商服务部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年轻人正在对直播进行复盘。在他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闯关东精神的时代回响,更能触摸到数字中国建设的强劲脉搏。这些在黑土地上播种数字星辰的新青年,正以青春为火种,点燃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燎原之势,用电商这把“金钥匙”,开启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无限可能。
(编辑·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