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上的青春助农新范式
作者: 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当抚远“红海小镇”的蔓越莓在直播间销量翻番,当桦南大碗麻辣烫在拼多多平台月销量破万——在“东方第一城”,共青团佳木斯市委以组织优势为纽带,以青年电商为支点,联动10个县(市、区)构建全域助农网络,让三江平原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全域联动构建“数字星火矩阵”
在“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叠加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下,佳木斯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热情日益高涨,然而资源分散、渠道不通等问题随之浮现。共青团佳木斯市委聚焦农村青年电商的难点堵点,牵头组建青年电商联合会,成立青年电商服务中心和青智网络学校,配备标准化直播间12间、沉浸式场景体验区5个,累计培育电商经营主体22家,带动农副产品累计利税突破1.04亿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青春动力。
共青团佳木斯市委以“全域联动”工作思路,创新建立“1+10+N”电商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组建青年电商联合会,在下辖的10个县(市、区)设立青年电商服务站,在重点乡镇建设团组织电商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域的四级电商服务网络。在富锦市万亩水稻田旁,团组织将直播间搬进稻田里,打造助农直播的“稻梦空间”;在同江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团组织联合海关、商务部门打造中俄青年电商人才孵化平台,培育跨境直播人才12名;在向阳区铁西早市,返乡青年“东北小刨”通过户外直播的形式将东北的市集文化传递到全国各个角落……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电商生态,佳木斯全域青年电商格局渐次成型。
文化赋能锻造“新农人IP集群”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创新实施“青创IP孵化计划”,通过组建由MCN机构、非遗传承人、高校导师构成的培育联盟,系统性联动打造30余个特色助农IP。从建三江“水稻记录者”的田园纪实,到“金师傅大豆腐”的匠心传承,再到“老王啊”的东北幽默,这些繁星点点的IP矩阵在短视频平台织就璀璨的助农银河。
桦南县“90后”主播袁莹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这套培育体系的实效。在共青团的资源对接下,她将合作社的山珍木耳、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汇聚成“袁溜溜农产甄选”IP,从直播空间搭建到产品包装设计,从话术培训到流量扶持,专业团队的赋能让她如虎添翼。镜头前,她用东北人的直爽展现黑土地的魅力——透亮如琥珀的木耳在清水中舒展,新磨大米在蒸汽中晶莹剔透、米香四溢,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视化展示。
当打包好的农产品礼盒摞成小山,袁莹翻阅着满屏好评会心微笑。“蒸出来满满的米香”“木耳泡发后分量足、杂质少”——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点赞,既是对新农人专业度的认可,更是共青团“IP集群战略”的生动注脚。如今在佳木斯,越来越多像袁莹这样的青年将黑土地的馈赠转化为 “流量密码”。
多元培育充盈“人才蓄水池”
为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共青团佳木斯市委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政校企联动打造立体化培育体系。建立省内首个“共青团电商人才飞地”,与黑龙江起时科技开展“定制培训”合作。创新“3+3”培育模式:3次理论集训+3轮顶岗实操,累计培养出200余名具备全链路运营能力的“新农商”。联合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省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实施“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计划,已孵化出“峰然科技”“七彩金鸡”等12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并多次在“创青春”“挑战杯”等赛事上斩获殊荣。
汤原县建立的“乡村全面振兴青年夜校”,开发出“农产品短视频爆款逻辑”等4门课程;同江市推动“边民互市+直播电商”模式,组织6名赫哲族青年组建“跨境直播团”,不仅丰富了边境贸易形态,更带动了本土农产品品牌化升级,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当晨光洒向东极广场,抚远市跨境直播达人已开启新一天的“东极鱼市”之旅;当数字大屏闪烁在佳木斯数字创意产业园,青年创客们正在调试“黑土优品”AI选品系统……从松花江畔到乌苏里江岸,共青团佳木斯市委正以组织化、专业化、生态化的创新实践,书写着青春智慧与黑土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答卷。
(编辑·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