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骑肩耳罐
作者: 杨学成马厂类型掀开了彩陶造型史上新的一页,在器型塑造上打破常规,把标新立异视为时尚,刻意突出个性化色彩。对于总量中占比最大的罐器来说,主体造型经过岁月的打磨已很难有大的改变,更多的是在装饰耳上做文章。装饰耳不承担使用功能,同时体积小不会对主体形态造成冲击,因而在用法上能够灵活多变,利用装饰耳的变通性达到造型出新的目的。
装饰耳的用法大致有两种套路,一种是与实用耳混合使用,通过添加数量不等的装饰耳,把流行的双耳变成四耳或六耳,用耳数的变化达到器型突破。还有一种用法仅限于小罐,耳数没有变化仍是常见的两个,但耳的所在部位和角度发生改变,双耳从惯用部位移至罐的肩部,摆放角度做了九十度旋转,耳形从半圆形向长方形靠近,此时双耳的正面投影从过去的半圆环变成短桩,参看图1—3。
骑肩耳的出现突破对器耳使用的认知,从而拓宽了器耳的使用边界,营造出新颖别致的装饰效果,进一步凸显了装饰耳的价值。
骑肩耳对罐体形态有严格要求,只有端正规整的罐体,才能展现出骑肩耳卓尔不群的风采,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所见骑肩耳罐普遍罐体品质优良。仅有端正规整的罐体还不够,经典的骑肩耳罐还需罐形的适度调整,一般是将罐体腰线降低,肩部下倾的角度加大,为骑肩耳的安放提供一个大斜面。骑肩耳罐作为一种小众器型,分布空间并不狭窄,在甘青多个地区都有发现,而且时间跨度拉得比较长,说明这种器型的审美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