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吗?

作者: 卫蓝

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吗?0

我看过一个关于鲸头鹤的视频。这是一种喙有一只鞋子那么大,甚至可以捕杀小型鳄鱼的鹳类动物。然而在视频中,我看到的是鲸头鹳从桶里叼起一条小鱼试图吞下去,但是在调整吃鱼的动作时,鱼一次又一次地掉到了地上。

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在于它们太无聊了。它们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吃喝不愁,且缺乏伙伴和它们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它们便产生了一些比较怪诞的行为,比如啃摄像机、吃饲养员拔下来的草。

这实际上是一种“病理性”的无聊。费尼谢尔在《神经症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有过相关研究作为例证。一只动物被锁起来,一开始会产生简单的无聊,比如吃饱了睡、睡饱了发呆,或者踱步思考“兽生”但是,随着孤独的时间越来越长,它就会陷入一种较为癫狂的状态,比如咬铁栏杆、咬自己的四肢或者拔自己的羽毛。

无聊感带给生物的痛苦是明显的,动物等级越高,煎熬感就越强烈。很多电影里都有这样的桥段——如果要惩罚某个不安分的人,就会把他关进小黑屋。那么,这种办法对这些人是不是一种惩罚呢?很大程度上,关小黑屋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方式。

心理学上做过一个比较极端的实验——感觉剥夺实验,你可以把这个实验理解为“关小黑屋”。实验者将被试者与外界环境进行阻隔,让他们无法接触任何外界的光信息以及触觉、听觉和视觉信息。绝大部分被试者在两三天后选择了退出实验。这些被试者都产生了明显的认知问题一些被试者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幻觉,并且出现沮丧、厌烦和发怒等情绪。

当然,这些是比较极端的情况,我们继续讨论人们生活中的无聊感。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还是感到疲惫不堪?”因为我们感到无聊,这种无聊是我们不喜欢这些工作的一种“温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会觉得无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我们心里优先级不够高,甚至被我们排斥,不愿意继续投入。

心理学家米哈里调侃说:“人们总是在无聊和焦虑中徘徊。”人很容易因为想要逃避焦虑而陷入无聊之中,这反而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成长势必有压力的陪伴,所以,不要害怕焦虑情绪,也不要想着逃避它,因为那不现实,它无处不在。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焦虑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之中,比起逃避,想办法解决它,我们才会活得更勇敢和自在。”

(朵朵摘自浙江人民出版社《暗理性:如何掌控情绪》)

上一篇: 小学生的大脑
下一篇: 数学与分数无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