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床,未必等人到中年
作者: 美清我和祁阳是剩女剩男组合。我是一名高中老师,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连续带了两届学生。因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教学上,没时间谈恋爱,我便成了30多岁的大龄剩女。祁阳情况和我略有不同,他是一名作家,准确地说是一名网络写手,按理说满腹才学的他本该风花雪月,可他习惯白天睡觉晚上写作,完美错过了许多约会,把自己耽搁成了35岁的剩男。
在双方父母极力撮合下,我和祁阳从见面到举行婚礼,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对此我俩都觉得很正常——早过了互相试探的年龄,遇见“三观”相合的人必须抓住机会。婚后,我们都很珍惜这份迟到的缘分,尽量增加一起相处的时间。
可相爱容易相处难。我和祁阳的作息时间不一致,祁阳一般下午开始休息,凌晨两三点起床写作;我则是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为了迎合我,祁阳暂停了夜晚写作,陪我按时作息。可他白天的写作状态很不好,作品质量下降,在阅读排行榜的名次下滑,收入骤减。祁阳焦灼不安,跟我商量,想恢复夜晚写作的习惯,我表示支持:“享受爱情固然重要,但事业比耳鬓厮磨更重要。”
让我预想不到的是,祁阳开启夜晚写作模式后,对我造成了很大影响。每晚我正熟睡之际,他会起床悄悄离开卧室去书房。虽然他蹑手蹑脚,可我还是能听到他离去的脚步声。我是再入睡困难型的人,祁阳凌晨两三点离开后,我便处于半清醒状态,早上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因睡眠不足,我白天无精打采,工作中频繁出现失误。有一次,我写错了一个化学反应式,正巧被巡课的年级主任看到了。课后年级主任含蓄地批评我:“年轻人新婚宴尔可以理解,但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你的业务能力出类拔萃,一直以来教学态度也很端正,要继续保持才是啊!”我羞愧不已,觉得愧对学生。下班后,我一个人坐在学校的操场上想了很久,决定回家和祁阳谈谈,我俩以后分床睡。在祁阳和学生之间,我选择了学生。我想,如果祁阳因此和我心生罅隙,我也要去承受最坏的结果。
没想到,当我说出分床的想法后,祁阳十分赞同:“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夫妻是两个不同的圆,两个圆最好的相处状态是相交而不重叠,既各自独立又有所交集。我很受启发。婚后我们可能是错悟了夫妻相处的真谛,以为俩人尽量待在一起就是感情好,以至于双方的事业都受到了影响。其实对于我俩这样的情况,分开睡是最好的选择,不会互相影响。”
达成分床的共识后,我们又讨论了许多细节。祁阳没有写作任务时,会迁就我的作息时间;我节假日时,则迁就他的作息时间。以上两种情况下,我们不分床。在分床的日子里,双方都要努力工作,不辜负对方。总之,要做到分床不分心,分则各自安好,合则珍惜当下。
分床后,我们都很有收获:我的睡眠得到保障,教学状态又回到了从前;祁阳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作品获得了更大的阅读量。
听说年轻夫妻很少分床,很多人都是到了中年才分床。我想说:分床未必等人到中年,只要有利无害,年轻夫妻也可以分床。当然,分床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
点评:这对夫妻的分床经验值得借鉴,其精髓在于:分床不分心,分则各自安好,合则珍惜当下。这个精髓也正是夫妻相处的正确方式: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多迁就,不辜负。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