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宋兆普:一头白发是我最好的勋章
作者: 江心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陶村的宋兆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第六代传承人。行医40余年,他救治骨伤患者,“咔咔”两下就能解决问题;收治3000多名脑瘫患儿,几乎掏空自己家底;随身携带一根银针,多次救人于危急之际……
他的正骨手法被视为“魔法”,很多被骨伤困扰许久的患者来找他,他只要“咔咔”两下就能帮患者解决问题
1964年,宋兆普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陶村,家里世代行医,父亲宋金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第五代传人,总结了前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使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闻着中药香长大的宋兆普,15岁就开始跟着父亲行医。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对宋兆普要求十分严格,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把医学书背得滚瓜烂熟。他开始给人看病后,有时看得不准或者还没看完患者就去吃饭,都会被父亲责罚。
父亲是当地名医,有时候一天要接诊200多个患者,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乐善好施。他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患者有钱没钱,只要来找他们,就要给治,有时赶上饭点,宋兆普的母亲还会做饭给患者吃。
宋兆普作为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第六代传承人,背负着家族很大的期望。从1988年开始,他先后前往河南省中医院、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学习、深造,主攻外科、内科、妇科和儿科。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临床实践,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骨科绝学,还逐步攻克了中医外科的好几项疑难杂症。
2002年,宋兆普把父亲留下的家庭诊所从老家搬到汝州市区,成立了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担任院长。
“当医生只能救人,不许谋利!”父亲的言传身教,宋兆普铭记在心。2004年11月,汝州市骑岭乡七里村村民唐大妈被汽车撞伤昏迷,肇事司机逃逸。因为家里穷,家人只能把唐大妈安置在家中,听天由命。宋兆普知道后,把唐大妈接到医院免费治疗。一个月后,唐大妈基本痊愈,其家人和村民被宋兆普的大义精神感动,敲锣打鼓对他表示感谢。
渐渐地,宋兆普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其中大多数人是冲着他的“魔法”来的。所谓“魔法”,其实是宋兆普的正骨手法,很多被骨伤困扰许久的患者来找他,他只要“咔咔”两下就能帮患者解决问题。
有一次,湖北一名脚踝受伤两个多月的大妈前来寻医,疼得走不了路。宋兆普简单问过大妈的情况后,开始和她拉家常:“家里有几个孩子?孙子孙女多大了?”大妈正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只听咔嚓一声,宋兆普就给她正完了骨。大妈一脸蒙,试着转动脚踝,发现不仅疼痛减轻,还能下地走两步了,顿时热泪盈眶:“太厉害了!”宋兆普笑着说:“厉害的不是我,而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
河南小伙小军在母亲的陪同下找到宋兆普时,一副万念俱灰的模样。他说自己得了“眼癌”,已经跑了三家医院,做过两次手术,花了几万元钱,却不见好转。经过一番检查,宋兆普发现小军得的并不是癌症,而是视网膜变性,当即给他开药,鼓励他:“要有信心,这并不是不治之症。世间有病皆有其法、皆有其药,只可惜世人不知法而已。”
小军吃了120多服中药之后,眼睛清亮了,视力恢复了,精神头也不一样了。小军和他母亲都把宋兆普视为救命恩人,千恩万谢。宋兆普摆摆手,只对他们提了一个“要求”:让更多视网膜变性患者知道这种简便的疗法,不要再走太多弯路了。
为了救治脑瘫患儿,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还将父亲留下来的名贵中药材也一起卖了,几乎掏空家底
在宋兆普的行医生涯中,救治脑瘫患儿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3月,宋兆普听河南省民政厅的一位同志说,全省15家福利院里的孩子有将近一半是脑瘫患儿,苦于没有专业的康复治疗技术和设备,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病情加重。
宋兆普坐不住了,一口气跑了4家福利院义诊。孩子们弱小无助的样子,让宋兆普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年5月,他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接福利院脑瘫患儿到医院救治,多救一个是一个。中医药治疗脑瘫不仅效果好,而且费用比西医低得多,3岁以下的孩子一年内的治愈率是78%,他要用中医药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宋兆普把一批批脑瘫患儿从福利院接到金庚康复医院,从此走上了慈善之路。
后来,宋兆普把患儿的收治范围从河南扩展到周边好几个省,患儿从最初的30多名增加到500名,又增加到数千名。每天,尿不湿需要1000多片,奶粉需要四五箱……为此,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还将父亲留下来的名贵中药材也一起卖了,几乎掏空家底。
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宋兆普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天一睁开眼就为钱发愁。不到半年,才40多岁的他头发几乎全白了。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李素莲非常支持宋兆普,看着丈夫的白发,既心疼又佩服。
2013年,金庚康复医院被民政部纳入“明天计划”,成为治疗脑瘫患儿的定点医院,每名患儿可获补贴5万元,资金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2014年,河南省濮阳市梨园乡张水坑村村民老张带着一对8岁的双胞胎脑瘫患儿慕名而来。宋兆普为俩孩子免费治疗5年,如今他们已能自己吃饭和走路,智力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2018年5月,老张不幸患上肺癌,宋兆普又为他免费治疗。那些年,宋兆普为张家人共支付医疗费近80万元。老张逢人就说:“没有宋院长,我们一家人走不到今天。”
救治这些孩子,起初源于医生的责任心,而今已变成宋兆普的事业。至今,他收治过的患儿已有3200多名,其中1600多名完全康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新疆和田的脑瘫患儿同样牵动着宋兆普的心。2015年秋天,宋兆普医疗团队与和田地区罗科曼医院合作,在墨玉县成立了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批10名新疆脑瘫患儿被宋兆普接到河南治疗。佐日克丽的女儿3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全家人花光积蓄,孩子的病仍不见好转,经宋兆普治疗3个月,孩子的智力和运动能力就有了起色,如今孩子已完全康复。
除了正骨、救治脑瘫患儿,宋兆普的施针大法也救人无数。
多年来,宋兆普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特别的小物件——银针,曾多次在列车上、高铁站等公共场所用银针挽救他人生命。2021年5月13日,西安高铁站一名乘客突发疾病,宋兆普立即为他把脉,得知他有心脏病史,赶忙用银针为他针刺治疗。不到5分钟,那名乘客转危为安。
2023年2月,宋兆普在北京西站遇到一名突发心绞痛的中年男子。见男子大汗淋漓、身体颤抖,神志也有些模糊,他立即拿出银针刺男子的穴位,很快就缓解了对方的病情。
2024年3月,宋兆普准备去医院食堂吃饭,遇到一名突发急性脑梗的患者。他看到患者腿脚麻木,无法走路,立即拿来一瓶矿泉水,含一口,用力喷向患者头部。没多久,患者的胳膊就能抬起来了。围观群众连声叫好,宋兆普立马科普中医知识:“急性脑梗的中医治法就是水,用水激发大脑皮层紧张,让血管抽搐。喷水劲儿越大,效果越好。”
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余个“洋徒弟”,要把中医发扬光大
作为长期坚守在诊疗一线的医生,宋兆普心里牵挂的,从不只是自己这一家医院,他肩膀上扛着的,是把中医发扬光大的使命,因此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余个“洋徒弟”,这些徒弟都在自己的国家开了中医诊所。
来自德国的90后小伙无名是宋兆普的得意门生,不仅能娴熟地给患者针灸、推拿、拔罐,还能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
2019年,无名的奶奶得了胃肠病,当时他正好回德国休假,便尝试着给奶奶针灸。很快,奶奶的病情减轻了许多,能够正常吃饭了。回国后,无名对宋兆普说,家人之前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离家万里来学中医,自从见识了中医的神奇,都成了“中医迷”,只要身体不舒服,就会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问问中医疗法。
宋兆普的老屋里有一尊父亲的铜像,每次回到老屋,他都会抚摸这尊铜像,缅怀父亲。记忆中,这个不大的屋子常常挤满患者,最多时有70多人。这里承载着宋兆普年少时的记忆,也是他中医生涯起步的地方。转眼,宋兆普也已年过六旬,从医40余年,他恪守父辈的规矩,从不收取患者的挂号费、正骨费和针灸费。
已到了退休年纪的宋兆普,仍舍不得患者,舍不得那么多孩子,依然每天坐堂问诊,像朋友一样,和患者说说笑笑,也会像长辈一样,对患者唠唠叨叨。
这些年,宋兆普先后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他始终觉得,他最好的“勋章”,就是自己的一头白发。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