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和解

作者: 吴建

与父亲和解0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父亲曾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威严而遥远。我们之间有过隔阂,有过争吵,有过沉默。然而,在时光的沉淀与生活的磨砺中,我终于学会了与父亲和解,也在和解中读懂了那份深沉而无言的爱。

小时候,父亲在我眼中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他高大的身躯,宽厚的肩膀总能为我遮风挡雨。记得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是父亲在身后紧紧扶着车尾,不断鼓励我向前。我大胆地踩着踏板,风在耳边呼啸,满心欢喜。可当我回头,却发现父亲早已松开手,慌乱间我摔倒在地,膝盖擦破了皮,泪水夺眶而出。我满心委屈,觉得父亲欺骗了我。那时的我不明白,父亲放手,是希望我能真正学会独立。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叛逆让我与父亲的关系愈发紧张。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对父亲唯命是从。他的每一句叮嘱,在我听来都是唠叨;他的每一次要求,在我眼中都是束缚。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愤怒地摔了我的游戏机,并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我与他大吵一架,摔门而出。那一夜,我在街头游荡,满心都是对父亲的怨恨。我觉得他不理解我,不尊重我的喜好,只在乎我的成绩。

高考那年,我如愿考上了省城的大学。离家那天,母亲红着眼眶往我包里塞了煮鸡蛋。单独送我的父亲一路上却没有只言片语。下车后,父亲塞给我一个包有零钱的小布袋,然后说了一句:“到校后要好好学习。”我没有搭腔,只是长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脱离了他的管束,再也不会受他的打骂了。长途汽车启动时,我回头望见车后有个熟悉的身影一直伫立在原地。我扭过头,假装没看见。

大学四年,我很少回家。每次通电话,都是母亲接的。父亲偶尔接过话筒,也不过是干巴巴地问“钱够不够”,然后便陷入尴尬的沉默。毕业后我在城里找了工作,租了间小房子,过上了自以为自由的生活。春节回家时,发现父亲的背更驼了,头发几乎全白了。他依旧寡言,只是在饭桌上默默把我爱吃的菜推到我面前。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挫折和困难,压力如山般沉重。有一次,我被领导批评,整个人陷入低谷。父亲打来电话,他没有责备,只是静静地听我倾诉。等我说完,他才缓缓地说:“孩子,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坎坷,跌倒了就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会走得更稳。爸爸相信你。”那一刻,父亲的话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的内心。我突然发现,曾经那个严厉的父亲,其实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我,只是他的爱深沉而内敛。

三年前的春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中风了。我请假赶回县城医院,看见他躺在病床上,瘦得脱了形。见我进来,他挣扎着要起身,却爬不起来。我慌忙去扶,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重量——轻得像个孩子。

照顾父亲的日子里,我们有了大把独处的时间。起初仍是沉默,后来他断断续续讲起了往事:儿时他差点饿死;十六岁就扛起了全家重担;我出生那天他如何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这些故事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我不曾了解的父亲。

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病床上。父亲浑浊的眼睛望着天花板,忽然说:“那年打你,是怕你像我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我不懂教育,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的眼泪突然就下来了,多年筑起的心墙轰然倒塌。父亲拉着我的手说:“别恨我。”我泣不成声,只能拼命摇头。人世沧桑,生活维艰,作为儿子,我现在才走进父亲的心灵,放下对父亲的怨尤,读懂他对儿子那大山般深沉的爱。父亲的这份爱,或许没有母亲的细腻温柔,却如大山般坚实可靠。它是我成长路上的基石,是我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编辑|张辰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