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八首)

作者: 卢文丽

美丽终将拯救世界

伊朗帅哥基亚努什,

三色西服,考究的发型,

黑眼睛藏着德黑兰的黎明,

举手投足,尽显设计师风范。

你说,心中从小有个伤口,

里面卡着鹅卵石,

诗歌是你存在的方式。

你说诗歌当关心陌生面孔,

因为美丽终将拯救世界。

你将诗人分为两类:

一类将痛苦写进诗,就不痛苦了;

另一类则专注痛苦,越来越痛苦。

你庆幸自己属于前者。

我们用缓慢的英语对话,

像两匹骆驼交换丝绸,

聊起伊朗的胡马王子,

梦中遇见中国公主胡马云,

放弃王位的故事。

爱情跨越山海。

Instagram的合影里,

或许你记得,

我为你解读“担当”的含义,

诗人除了颜值,更需人品加持。

你背着双肩包,如远征的旅人,

与我挥手告别:

——Lily,I'll miss you!

我的耳畔响起,风沙与河流之歌,

丝绸之路上,每个驿站都亮着

诗歌的火把。

埃塞俄比亚的黑珍珠

埃塞俄比亚的黑珍珠,

娇小身躯涌动着,

石油般封存的激情。

身为心理疗愈师,

你以语言治愈他人;

身为诗人,你以诗句治愈自己。

你的音色自带韵律,

你说在你的国度,

大人孩童所言皆诗。

当你展开颈间纱巾,

古老文字如蝴蝶振翅,

裹挟高原风雪与日光,

将我卷入亚的斯亚贝巴的星空。

我递给你的手机屏幕上,

七颗埃塞俄比亚音节正在发芽:

——哈胡黑哈嘿和厚

你用毛笔吸饱墨汁,

那一刻,阿瓦什河和长江开始对话。

亲爱的费本·方乔,

在非遗馆的龙舟前,

你转动机关,

龙头颌首的刹那,

我听见你的发辫仿佛

古战场的号角铮铮作响:

——“勇敢不是不流泪,

是让泪水浇灌玫瑰。”

那行音译汉字——

哈胡黑哈嘿和厚

像银河两岸,

星星们互相交换的密码。

脚踝上的“诗”

这是富春山馆的奇遇:

巴西女诗人朱莉娅·汉森,

突然弯腰褪下棉袜——

脚踝上蛰伏着,

一个杯口大小的“诗”字。

当时人潮正漫过展馆,

讲解员述说着竹子变纸的奇迹:

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

“哪里能买到这种纸?”

当听说将获赠纪念品,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

为表谢意,她带我穿越人群,

在角落展示这个东方密码,

十八岁生日那天,她用外祖母给的钱,

在汉学家诊所,将神秘刺进皮肤,

“小伙伴选了‘梦’,我选了‘诗’”,

——“因为诗歌就是神秘”,

她抚摸着依然清晰的笔画。

二十年后,这个汉字,

带着朱莉娅·汉森漂洋过海,

来到中国,在富春江畔,

沉默的汉字突然开口:

诗不仅是神秘,更是一种命运。

朱莉娅脚踝上的“诗”

以及富阳的竹纸,

通过杭州官方海外社交平台Hangzhoufeel,

分享给了全世界。

那个移植的汉字,

长出透明根须——

成为连接两个大陆的绿色根茎。

西湖里的巴西锦鲤

西湖里的七条巴西锦鲤,

你的七个小伙伴,

正把大西洋的咸涩,

蒸馏成西湖的淡泊。

当你说“面条是十四行诗”,

吴越国的炊烟忽然跳起桑巴,

诗人间的吸引,

总是如此隐秘奇妙。

那些你的钟爱的东方符号:

宣纸和丝绸,书法与古筝,

如繁星落入梦境——

如你腕间的青花瓷手链,

荡漾成富春山居图,

在里约热内卢的晨昏中闪烁。

亲爱的安娜·鲁什,

诗歌让我们共楫一舟,

同愿同行,

从西子湖到富春江,

游着七条巴西锦鲤,

鳞片上的刻痕比护照清晰:

“某些妙不可言之物,

唯上帝与诗歌可以形容。”

镜中的月亮

伊德里斯·巴赫蒂亚里,

生于德黑兰,现居马什哈德,

母语土耳其语,供职《沙赫拉拉报》,

写诗,偶尔在木头上画画。

杭州的餐桌上,你就我的英文名,

说起波斯古卷里的爱情——

Lily的发音,接近蕾莉,

内扎米的叙事长诗,

《蕾莉与马杰农》,东方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们青梅竹马,同窗共读,

因爱分离,因分离引发战争。

秋日,蕾莉含恨而终,

马杰农伏倒她的墓前,

被风沙掩埋了名字。

杯沿的糖霜渐渐融化,

当我提起中国的梁祝化蝶,

你的眼中闪过哲理——

“所有悲伤的爱情,

都是同一轮月亮

在不同语言的镜子里

反复破碎。”

我说,《外婆史诗》的叙事,

曾受波斯细密画启发——

那些交错的线条,金箔般的隐喻。

你微笑:“中国女子的眼睛,

盛着比别处更温柔的星星。”

那一刻,我们同时听见,

蕾莉和英台,彼此交换了耳环。

莫赖斯的寻诗之旅

蒂亚戈·莫赖斯,

经历四十四个小时的漫长旅行,

从里约的金色海岸出发,

穿越圣保罗的霓虹,

多哈的星群,上海的灯火,

最终降落在杭州——

一片比梦境更温柔的土地。

邀请函像一支箭,

射中他炽热的心脏。

他开始做中国功课:

读《道德经》,

认识王羲之笔下的兰亭,

在鱼玄机的诗里,

寻找唐朝的月光。

他说杭州的树木与河流,

古老而真实,

像仍在持续生长的诗,

让他觉得自己并非异乡人,

而是久别的游子。

他说,或许该为西湖写点什么,

比如——

“湖上的船,

像一座漂浮的寺庙。”

郁达夫故居

白墙黑瓦,

临水而立,

富春江的波光,

在木楼梯上,

投下旧日的身影。

1990年夏,

西湖诗船的橹声,

将我渡来。

同行的诗坛耆宿,

谈笑间,江水已远。

如今,携异国青年重访,

那个被诗句点亮的少女,

已站在中年回望。

天井里树木依旧——

枇杷树碧绿,柚子高过屋檐,

它们静默如见证者,

时间在此失去重量。

富春江忽然倒流,

水声飞跃万重山:

1990年的桨声在左,

2024年的云影在右。

天涯若比邻

东方高高的山上,

月亮升起——

年轻的诗心,

如百川奔涌,

汇入大海。

一生之水,

注入东方玉琮,

点亮诗歌之树,

今夜,东方的月最圆,

因它盛满汉字里天生的韵脚。

东方高高的山上,

月亮升起——

此刻,世界望向中国,

因诗歌穿越时空,

因诗行暗藏最古老的魔法。

诗是青春热望,

诗是英雄梦想,

诗是友谊桥梁,

诗是灵魂金砖。

愿友谊如长城绵延,

愿诗心似西湖——

隽永深情,涟漪永恒。

作者简介:卢文丽,浙江杭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新闻主任编辑,出版有《无与伦比的美景》《沙漏的舞蹈》《外婆史诗》等诗歌、散文及长篇小说集十余部。现为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