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农业革命迁徙型帝王蝶被逼上濒危之路?
作者: Ziqi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前段时间发布了最新的濒危物种名录。其中除了白鲟被宣布灭绝之外,迁徙型的帝王蝶首次被列为濒危物种。
在很多人心目中,帝王蝶似乎是和“濒危”不沾边的生物。每年9月,铺天盖地的帝王蝶从美国各地启程,向南飞往墨西哥的森林中越冬。层层叠叠的蝴蝶停在冷杉树上,甚至能将树枝压断。
但是,IUCN受威胁物种名录中的“濒危”级,并不是开玩笑的。此次迁徙型帝王蝶被列入“濒危”等级,已经预示着非常危险的处境,类似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危险级。
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成“极危”,就成了像华南虎、扬子鳄这样的情况,严重依赖人工繁育来维持种群延续。
据统计,在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与墨西哥之间迁徙的帝王蝶,已经几近绝迹。而美国东部各州的帝王蝶,在最近20年中数量减少了超过80%。
是什么力量把帝王蝶逼上了濒危之路呢?一方面,森林砍伐、气候变化是重要原因。
不过专家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要从40多年前的一场农业技术变革说起。
一场“农业革命”
197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除草剂,叫作“农达”。
农达是历史上首款草甘膦除草剂,对人体无害(存在争议)。
它不像市面上已经有的除草剂那样,只选择性杀灭某些科属的杂草,而是会杀死接触到它的所有植物。最初,农达主要用来清理抛荒田地、果园地面、人行道等。
对于这种无差别杀灭的除草剂,有人还奚落说:“用农达?干吗不直接泼开水?”
但是,之后孟山都公司推出的抗草甘膦作物,彻底改变了除草剂的玩法,甚至改变了现代农业。
孟山都经过10余年的转基因技术研发,在1996年推出了抗草甘膦大豆,1997年推出抗药棉花, 1998年又推出了抗药玉米。这些产品是最早的商用转基因作物。
农民在种了公司的这几款抗草甘膦作物之后,再大面积喷上农达。农田里干干净净,什么杂草也没有,只留下必要的作物。
美国有很多农机公司,用飞机或者直升机为农场进行大面积喷药。这成了美国高效率集约农业的缩影。
草甘膦和抗草甘膦作物的配合,为农民大大降低了除草、防虫的成本,提高了大宗经济作物的产量。
抗草甘膦作物很快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时至今日,美国种植的大豆和玉米,依然有超过90%是转基因品种。
现在回望过去,孟山都创造的是一种新的单一种植农业,即在大面积栽培单一转基因作物,并配合特定的除草剂、生长激素,实现集约化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这一场看似皆大欢喜的农业变革,却违背了生态学和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中的一个基本信念,即“生物多样性”。
飞机一过,除了作物之外寸草不生。这一定会出问题的。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觉得问题只是在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田野中没有其他植物;或者蜜蜂蝴蝶要受点苦,因为它们只有一种植物的蜂蜜可吃。
直到帝王蝶开始从田野中消失,人们方才意识到,大问题来了。
ESG补救
在被杀灭的众多“杂草”中,有一类叫作“乳草”(milkweed)的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之所以被称为乳草,是因为它的茎叶被折断之后,会流出奶白色的液体。
这种白色液体有毒。帝王蝶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它们把卵产在乳草上,幼虫以乳草为食,获取其中的毒素用以保护自己。
在美国广袤的大豆、玉米地里,乳草被除草剂杀灭之后,帝王蝶就失去了繁殖的环境。

2010年,艾奥瓦州立大学的一位叫作Robert Hartzler的农学家发现,1999年美国中北部的大豆和玉米地中,51%的地块中可以找到乳草。而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降低到了9%。
他的同事John M. Pleasants则估计,美国中北部的乳草种群,在1999—2012年这些年中减少了58%,同时帝王蝶种群减少了81%。
此后,帝王蝶衰落的其他证据,也陆续被发掘出来。
到2014年,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FWS)收到多个学者和环保组织的联名信,请求在帝王蝶保护事务上动用《濒危物种保护法》。
这是生产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的农业科技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因为,动用《濒危物种保护法》意味着把大片农用土地“退耕还草”,改造为帝王蝶保护地。同时,官方可能会考虑对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进行限制。企业将因此失去一部分市场和客户。
而且,“灭绝帝王蝶”的罪名,也是它们背负不起的。如果这些企业回答不了“转基因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共存”的问题,未来的全球业务扩张将会极大受限。
一众农业科技企业这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自身经营活动紧密相关。2014年之后,它们陆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帝王蝶的保护工作,纳入自身ESG治理工作范畴。
虽然新的耕作模式是声名狼藉的孟山都公司开创的,但这种耕作模式到2000年之后,成了全行业的生意。其中所有农业科技公司都应该负起责任。
在一个帝王蝶保护项目的合作方名单中,我们能看到全球头几大农业科技公司悉数在场,即巴斯夫(BASF)、科迪华(Corteva)、先正达和拜耳(Bayer)。
其他合作方包括美国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比如美国农业局(AFBF)、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者协会,以及保护蝴蝶和蜜蜂的环保组织等。
这里面之所以没有孟山都,是因为该公司在2018年被拜耳和巴斯夫瓜分,“孟山都”品牌被永久停用。
各大农业科技企业拯救帝王蝶的行动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比如,巴斯夫发起了一个活动,鼓励农民在荒地、休耕地上建立帝王蝶保护地,把被除草剂杀灭的乳草再种回去。
很多农户还收到了巴斯夫公司寄来的乳草小苗。
还有农户领到一块广告性质的告示牌,写着“帝王蝶栖息地”以及巴斯夫公司的口号。
帝王蝶每年从南到北,要穿越4000 公里的大陆,才能回到北方故土。
其他企业的对策也与巴斯夫类似,都是鼓励农民把从前的“杂草”再种回去。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农业科技企业联合起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的利益相关方,把农民建立的帝王蝶保护点做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规划建立了帝王蝶迁徙的生态廊道。
总的来说,补种乳草的办法可能起效,但也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毕竟除草剂杀灭了很多种植物,这些植物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现代集约农业,本质上就意味着伤害生物多样性。两者中间有一部分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农业科技企业也在寻找更加智能化的方案。
比如巴斯夫联合博世(BOSCH)开发了智能喷洒系统。这个系统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只对必要的杂草植株进行精准喷药,可以减少高达70%的施药量。
数字农业和其他措施,都是在坚持单一转基因作物农业的前提下,对生态做出的补偿。这能否实质性扭转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侵害,还有待观察。
从这些年的效果上看,即便人们做了上述种种努力,短期内人们还是没有挡住帝王蝶种群衰退的颓势。
到2020年底,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发布公告,表示帝王蝶的情况将适用于《濒危物种保护法》。但此后,官方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相关的评估工作上,尚未启动实际的保护措施。
到2022年7月,帝王蝶正式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这可能刺激官方更快采取行动。
在美国国境线另一边的墨西哥,帝王蝶保护的活动家Homero Gómez González在2020年1月被人谋杀。
杀害他的凶手至今没有被找到。但据推测,凶手可能是当地的伐木者或者牛油果种植户,他们的生计在帝王蝶保育项目中受到了损害。
正如墨西哥发生的这种情况,当生物多样性保护行至深处,很可能会与粮食生产安全、农民生计产生难以调和的冲突。
对于美国官方而言,平衡农民利益、粮食安全和帝王蝶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精细的工作,尤其考虑到美国大豆、玉米的生产波动,将对全球的食品产业链产生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
目前,国际社会对ESG中“生物多样性”议题的风险评估,还缺乏一致性的认识。
比如很多人关心帝王蝶,还只是因为它是一个明星物种,尤其是北美居民对这种橙色的蝴蝶怀有很深的感情。
但从实用的意义上讲,帝王蝶濒危昭示着一个更系统的风险,即单一转基因作物农业会造成各类传粉昆虫的种群衰退,最终将祸及自身,导致农作物减产。
除此以外,单一转基因作物农业还夺去了农民根据本地生态状况选择、选育作物品种的能力。世界各地的农民种植同一种作物,这在营养、生物安全等方面留下隐患。
除了上述风险,生物多样性衰退还可能意味着土壤侵蚀、水源衰竭、渔业资源耗竭等。这些危机一旦失控,会对中小国家的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问题固然严峻,但它们远没有从上游的农业技术企业、农化企业,充分传导到下游的食品制造、食品销售企业,更难以传导到普通消费者那里。
很难有人因为一个小小的蝴蝶,而愿意为全球粮价波动做准备。
想要扭转这一局面,还是要把顶层设计的功课补上。

5代接力飞越4000公里
帝王蝶每年从南到北,要穿越4000公里的大陆,才能回到北方故土。一代帝王蝶的生命飞越不了那么长的路程,父辈们在返乡途中耗尽短暂的生命,把回家的重托交给子辈,子辈再传承给孙辈。往北再往北,每一代都离家近了一步,一直接力到第5代的后代终返家园,栖息在祖辈待过的那棵大树上度过宝贵却短暂的夏天。
帝王蝶,明橙色的翅膀上有一道道黑色条纹勾画出的图案,还有一个名字叫黑脉金斑蝶。生命只有短短几周时间的蝴蝶,通常在本地生、本地长,走完生命周期也不离开家园半步。帝王蝶却是蝴蝶群里的异类,它像高飞的鸟儿一样,有远隔近万里的两处家园,每年要长途跋涉,到南方过冬,到北方过夏。
发现帝王蝶的迁徙之旅是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大家就发现加拿大的帝王蝶过完夏天就会启程往南飞,它们要飞到哪里去?没人能回答,不过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1951年,昆虫学家厄克特(Frederick Urquhart)组织团队,刮掉30万只帝王蝶翅膀上的小片鳞片,贴上一张带数字的标签。夏末初秋的8月,标签蝴蝶开始结队往南飞。研究团队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希望得到看见标签蝴蝶的目击者帮助。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团队陆续收到了南方传来的消息,帝王蝶飞越了美加国境线,来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