甍,奈良

作者: 李海鹏

静下来,沉重的石料就要拼命渡海:

当盛唐的鸱尾栖身异国的屋脊,东亚

也曾亲密如雨中的佛寺,一片飘落的

柿叶就能遮挡住所有灰褐色的天空。

旧时的国都在今日的小镇里寻找着

自己,门廊下的旅行者是否还有信心

从异国的遗迹中找到祖国?只能躲进

车站旁的酒铺避雨,等待被坏天气

推迟的抵达?从西之京到东大寺,

这城市的心跳缓慢如地球古老的自转,

剥开古法柿叶寿司,品尝岁月的肝胆,

梅花鹿群在泉池边舔舐不可匡复的

流逝。夜雾下的屋脊舒展海的凌波,

而抵达是反复的船难。当时间再一次

将飞翔与联动换成停滞与隔膜,谁愿意

西行与东渡?地壳里滋生着新的地震。

离去的电车轻快,不似高僧来航的船,

而我更愿意自己是颠簸的:将肉身抛进

瀚海的涡心,拼命静下来,与世界为邻。

(选自本刊2025年第三期“首推诗人”栏目)

莱明品读:

李海鹏的诗在诗歌技艺与个人经历之间寻得平衡。这首《甍,奈良》通过精准的语言修辞,巧妙地将个人游历与历史感怀凝练于奈良这座古都的意象——甍——之中。

甍,诗里特指奈良古建筑的屋脊上的鸱尾(源自盛唐),它作为文化传播与文明遗迹的象征,承载着“飞翔与联动”的文化记忆,又目睹着当下的“停滞与隔膜”。诗人凝视于鸱尾,仿佛就是鸱尾本身,穿梭古今,在异国他乡的现代小镇中寻求曾经辉煌的投影,但历史却如“梅花鹿群在泉池边舔舐”的一种“流逝”。如今,假如时间再一次重来,不禁让人发问:“西行与东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尽管如此,诗人却以一种近乎悲壮的“颠簸”姿态,愿主动投身于此刻的涡流,“将肉身抛进瀚海的涡心”,在动荡中寻求内在的“静定”,渴望着“与世界为邻”的一种共存状态。

上一篇: 发音
下一篇: 母亲的歌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