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在鹿栏晴沙
作者: 南慕容雨,落在鹿栏晴沙
雨落在一粒沙子柔软的听觉里
是一粒黄昏,最先感知到了你的脚步
你把海塞入一个幻听的蓝牙耳机
陪一段中年的沙滩散步
雨落在鹿栏晴沙
那沙沙的声音,是雨在数着东海沙数
是沙子在雨中开花的声音
你品啧着雨丝,欲追赶沙子的静默
便像一只鸥鹭,用去了半生起落
雨落在鹿栏晴沙
雨落在群岛,岛与岛之间蔚蓝的空白
天空像个透明的漂流瓶
海岸线是迷人的耳环,你用流沙灌耳
你说,一粒沙子就是一枚雨中的落日
(选自本刊2025年第三期“星空”栏目)
莱明品读:
简·赫斯菲尔德在谈论有关诗歌的观看时,曾说到一种立场:诗人成为一种媒介,借助它,人类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可以言说;通过诗歌诗歌透明和积极的转录,语言本身成为一种感知器官。
在《雨,落在鹿栏晴沙》这首诗里,即是如此。诗人通过语言通感打破了感官的壁垒,创造出一种新的感知维度——我们不是在感受雨,而是通过每一滴雨的听觉、视觉、触觉在感知自然世界。因此,我们可以听见“沙子在雨中开花的声音”,看见“一粒沙子就是一枚雨中的落日”,也“像一只鸥鹭”“品啧着雨丝”。而作为诗中每一节的开端,“雨落在鹿栏晴沙”具有节奏的韵律,反复咏叹,营造出如雨落下时沙沙般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语言已不再是描述的工具与载体,而成为了我们感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