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河畔徽韵浓

作者: 陈默

在时光的长河中,文化如同一股生生不息的清流,滋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而我,有幸成为这清流中的一滴水,投身于群众文化的浩瀚海洋,用热爱与汗水编织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奏响着属于时代与群众的和鸣之歌。

“群众文化”,这个看似平凡却又深邃的词语,它不仅是精神生活的盛宴,还是民心所向的温暖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群文活动中,我常常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用颤抖的手握紧毛笔,一笔一画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常常看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舞台上勇敢地展现自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还经常见证无数普通的劳动者,在忙碌之余,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而群众文化工作,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沟通心灵与心灵的纽带。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便是这座心灵之桥上的守护者,用文化的火炬,温暖每一个心灵,同时也让这份热爱汇聚成海,波澜壮阔。

转眼间,我来绩溪工作和生活已四年有余。这是个饱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让我深刻地领略了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粉墻黛瓦、徽韵綿长,还有那流传千古的徽商故事,无一不诉说着这片土地过往的辉煌与沧桑。然而,文化并非静止的画卷,它更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需要不断地滋养与更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让群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课题。

在从事群文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成长。记得有一次,馆里组织了一场乡村文化艺术节。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村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我们带着歌舞、戏曲、书画走进村子时,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喜,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陌

生的心灵变得亲近。

在我看来,群众文化工作是一场关于创新探索的旅程。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去年,我有幸参与了馆里二十四节气“文化悦民”特色活动,这是以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脉络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创新尝试。一年中,我和同事们先后十四次进校园、入景区,深入乡村田野,努力让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让群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真谛。十四场文化盛宴,十四次心灵的触动。这些活动不仅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节气的历史渊源和气候特点,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青年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老人们则在活动中找回了曾经的记忆和感动。

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见证了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与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与活动涌现出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与认同感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扬之河畔,徽韵正浓。群众文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前行,用青春与智慧为群众文化事业添砖加瓦,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扬之河畔徽韵浓 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449.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椰城絮语
下一篇: 发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