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六艺”品牌建设探究
作者: 徐琪忠 宋兴杰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013-04
作为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乡镇中心小学,历来重视家校联系,在提升家校合力方面做过很多尝试和努力,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十四五”期间,学校大力开展“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经过反复摸索和持续行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缘起
(一)基于学校"十三五"课题的延续
“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于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亲子活动开发的乡镇小学家校合作深化研究》的全面研究。在“以需求为导向”“重视亲子合作”“突出快乐教育”等三大原则的指引下,逐步开发出了亲子德育、亲子智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亲子劳育等五大类亲子活动。为了进一步擦亮亲子特色名片,打造出“有内涵、显个性、受欢迎"的亲子品牌,学校积极申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乡镇小学“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2022年2月,该课题成功立项。
(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要求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生根,学校以“亲子六艺”品牌建设为抓手,引领、指导辖区内的家长切实开展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生活化。
(三)传承“六艺"教育传统的需要
牛梦琪在《“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这‘乡三物'其中之一即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换句话说,这里的“六艺”就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需要学生学习的六种基本才能。用现在的教育术语来说,“六艺”就是六门课程的合称,它是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学科课程群,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礼乐、重视文武兼备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六艺”教育传统,课题组先是对照“六艺”中的“礼、乐、书、数”,确定了四种亲子活动:亲子礼仪、亲子音乐、亲子书法、亲子数学。接着,结合学校“博学健体”的校训,将“射、御”整合为亲子运动,再增加一个亲子阅读。最后,将这六种亲子活动命名为“亲子六艺”。
二、“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行动
“亲子六艺”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实践行动来支撑。为此,学校课题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扎实的研究行动。
(一)在“内涵与价值"方面做文章
1.深挖内涵
(1)从分散走向集成
“亲子六艺”品牌诞生之前,学校举行的各种亲子活动是分散的,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没有统整到一个体系里面。换句话说,各个亲子活动是单兵作战。“亲子六艺”品牌就是将分散的单兵联合起来,让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六种亲子活动成为一个有呼应、有协调的和谐整体,达到 1+1>2 的增益效果,实现功能集成。
(2)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杨建杰和公勋在《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到:“创新是推进品牌建设的动力,长效性是品牌的生命力所在。”作为学校特色品牌,“亲子六艺”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一方面,它保持了古代“六艺"教育传统的基本布局,做到了主体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承;另一方面,它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地进行了适度修改,同时在“六艺”前面加上“亲子”二字,有一定的独创性。
(3)由亲子陪伴变为亲子教育
之前的亲子活动,大多是家长陪着学生参加一下、体验一番,侧重的是亲子陪伴。整合成“亲子六艺”之后,侧重点不再是陪伴,而是在亲子互动中生发教育意义,引导家长和学生在礼仪、音乐、运动、书法、数学、阅读等六个方面接受良好的熏陶和必要的练习,为学生小学毕业后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炼价值
(1)“亲子六艺”品牌呼应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改的决定。其中,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的就是“五育并举”,而“亲子六艺”品牌刚好呼应了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亲子礼仪指向德育,亲子数学、亲子阅读指向智育,亲子运动指向体育,亲子音乐、亲子书法指向美育。
(2)“亲子六艺”品牌助推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李培东和王萍在《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一文中指出:“特色品牌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求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学校来说,特色品牌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的“培基”文化源远流长。所谓“培基”,它的字面意思是培养习惯、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联合家长,从礼仪、音乐、运动、书法、数学、阅读等六个方面帮助学生培养习惯、打牢基础。因此,“亲子六艺”品牌与学校“培基"文化一脉相承、紧密相关,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3)“亲子六艺”品牌指明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
“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随着“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家校之间的交流更为深人,互动更为频繁,家校合作愈发紧密。因此,“亲子六艺”品牌的确立和建设,无形之中为家校合作指明了一条有效的路径,让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得以落地生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04.pd原版全文
(二)在"策划与实施"方面下功夫
1.用心策划
(1)确定策划原则
策划“亲子六艺”系列活动之前,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经过学习文献资料和集中讨论,确定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特色性原则。要紧扣“亲子六艺”品牌特色来策划六种亲子活动的方案,拒绝平庸化和大众化,在整体和细节方面都要凸显特色、有所创新。二是系统性原则。每一种亲子活动的主题、目标、形式、内容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呼应、保持统一。三是易行性原则。策划的方案力求简洁明了、可行性高,努力达到“看完能懂、容易操作、成本可控”的良好效果。
(2)厘清策划流程
经过“亲子六艺”系列活动的数次策划实践,教师总结出了亲子活动策划的一般流程:首先,亲子礼仪、亲子音乐、亲子运动、亲子书法、亲子数学、亲子阅读等六个课题小组在组内分工合作,策划好六种亲子活动的初案;其次,六个课题小组的组长和各学科教研组长、资深骨干教师、课题主持人集中研讨,围绕“三个原则”去打磨六种亲子活动的初案,形成二案;最后,邀请年级、校级家委会代表一起交流,六个课题小组组长、课题主持人全部出席,形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在畅所欲言之后,形成三案,也就是正式方案。
(3)形成策划范本
敲定正式方案之后,策划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个方案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验,肯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为此,每一种亲子活动结束之后,课题主持人、该课题小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对正式方案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地方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六种亲子活动的策划范本。
2.精准实施
(1)实施方针挺在前
为了提升亲子活动实施的实效性、精准性,教师提出了“精细分工、问题在胸”的实施方针。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六个课题小组的组长依据六种亲子活动的正式方案统一安排好各项事宜,包括活动签到、场地布置、道具准备、活动主持、现场控制、摄影录像、后勤保障、追踪观察等。课题小组全体成员都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任务,都要熟悉正式方案的活动流程,都要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捕捉、记录真实的一手研究素材。
(2)实施要点记心间
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要点需要全体研究人员牢牢地记在心间:一是兼顾原则性和机动性。确保亲子活动的整体流程基本不变,是开展“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但是,也要灵活处理实施现场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机动处理,不要过于死板和教条。二是观察、思考、记录同步进行。“亲子六艺”系列活动不是一般性的家校合作类活动,而是通过开展活动来推动品牌建设的课题研究活动。因此,全体研究人员要从研究的视角来洞悉整场活动,在认真观察各个环节的同时注重思考和记录,努力做到“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
(3)实施结束是起点
对六种亲子活动来说,活动实施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方面,还需要根据活动的实施情况来优化活动方案,以使下一届活动更为精彩、有效;另一方面,对在活动中收集的一手研究资料,还需要进行汇总和分析,然后才能提炼出一定的观点,从而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接近或者实现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在"宣传与推广"方面谋实效
1.大力宣传
(1)贯彻一个理念
宣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宣扬、传播。在自媒体时代,好的宣传可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大范围的辐射引领。对“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的宣传而言,教师要树立并积极贯彻以下理念:课题宣传就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总结和展示。换句话说,课题宣传对课题研究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因为,这里所说的记录、总结和展示,不同于一般的留痕、回顾和成果呈现,而是要求全体研究人员基于更广的视野有条理地梳理自己的研究过程,以行动研究者的姿态系统地展示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深入贯彻这个理念,课题宣传就可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起到更大、更持久的作用。
(2)数量、质量并重
谢子凤在《基于CIS理论的品牌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到:“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整合各种载体,选择适合本组织的传播方式,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考虑到微信推送的便利性、时效性和流行性,教师选择学校微信公众号“Z小教育发布"这个载体来开展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一开始,教师单方面追求宣传的数量。凡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会议、成果获奖与发表,都会做一条配套的微信推送。后来发现,这样频繁而琐碎的微信推送,不仅不能吸引更多家长、同行的关注和点赞,反而会导致家长、同行的审美疲劳,甚至是取消关注。另外,由于质量方面的良莠不齐,口碑也有一路下滑的趋势。
鉴于此,教师提出了“数量、质量并重”的整改目标。为了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经过研讨,采取了以下两种举措:一是缩减微信推送的数量。具体来看,就是上学期推送“亲子书法”“亲子礼仪”“亲子运动”活动各1条,下学期推送“亲子阅读”“亲子音乐”“亲子数学”活动各1条。年底,再推送1条本年度课题成果展示。这样一来,每年只有7条微信推送。二是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教师组建了自己的宣传团队一“六艺”新媒体联盟,下设稿件组、摄影组、制作组。三个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了宣传报道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六个课题小组的组长负责一审一校,课题主持人负责二审二校。贯彻落实这两种举措之后,既有了一定的数量,又保证了较高的质量。
2.多方推广
(1)在展示活动中推广
教师充分利用教科、教研条线的片级和市级展示活动,聚力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整体而言,推广形式多样,如课题研究展示课、课题研究特色活动现场观摩、课题研究成果展板(易拉宝)、课题研究宣传手册、课题研究汇报等。
(2)在教育集团内推广
作为教育集团的核心校,Z校教师在教育集团内部大力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相继开展了一些推广活动,如“亲子六艺”品牌建设交流会、“亲子六艺”品牌活动会演、“亲子六艺”品牌建设研讨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0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