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读懂尿常规

作者: 罗开艳

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尿常规检查能够反映肾脏的基本功能状态,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迹象。比如,一些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的异常,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尿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少量的蛋白质,常规检查通常检测不到。如果尿常规中蛋白质呈阳性,需要引起重视。青少年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诱因去除后会恢复正常。然而,持续性的蛋白尿可能是肾脏疾病导致的,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使得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红细胞: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即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和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正常,但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青少年出现血尿的原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脏疾病、剧烈运动等。如果发现血尿,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比如,泌尿系统结石可能会引起疼痛、血尿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结石可能会进一步增大,影响肾脏功能。

白细胞:当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时,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青少年由于个人卫生习惯等原因,可能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泌尿系统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向上蔓延,影响肾脏,导致更严重的肾脏疾病。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如果尿常规中尿糖呈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也可能是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糖类食物,或者是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等。青少年若发现尿糖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血糖等指标,以明确病因。

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pH值)可以反映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正常尿液的pH值一般在4.5~8.0。如果尿液过酸或过碱,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痛风患者的尿液可能会偏酸性,而泌尿系统感染某些细菌时,尿液可能会偏碱性。

青少年留取尿液标本的注意事项

清洁外阴:在留取尿液标本前,青少年要注意清洁外阴,男性要翻开包皮清洗,女性要清洗外阴部,避免阴道分泌物、包皮垢等混入尿液,影响检查结果。

中段尿:最好留取中段尿,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接取中间一段尿液。因为前段尿液可能会受到尿道口细菌等的污染,后段尿液可能会混有膀胱内的杂质等,中段尿相对更能准确反映尿液的真实情况。

及时送检:留取的尿液标本要及时送检,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因为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尿液中的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