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

作者: 秦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 0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能够促进个人认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学生育心养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相结合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应当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结合原则,在全面覆盖的前提下,关注重点对象,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实施个别教育。既要做到面向全体,一个都不放弃,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采用普适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开展团队辅导活动。同时要关心个别问题学生,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因人施策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危机干预与防患未然相结合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应当坚持危机干预与防患未然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对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进行危机干预,教师应当及时找谁谈话了解,洞悉学生心理,查找问题症结,帮助化解矛盾,疏导心理。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进行针对性的重点教育。其实,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应当是“治未病”,要在心理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把问题遏制在萌芽之中。教师应当在平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努力,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原则。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挫能力,要为学生注入正能量,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同时,教师还应当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和鼓舞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情绪管控能力,合理表达情绪,通过自我教育,学会自我接纳,学会与人交往,懂得自律自强。

4.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坚持“知行合一”理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做到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要采取讲授教学,给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心理健康保护技能。还要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磨炼的经历,让学生在具身学习中体验感悟,从而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实践行动中不断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

1.全面覆盖,全员育人

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其他儿童也会滋生心理问题,如出现学习焦虑、考试恐惧、心理抑郁等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一个都不能少。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全员育人,协同育人。譬如,学校可以开展全员导师制,将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教师认领几名学生,作为学生的导师,专门负责这几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做到一个不漏,形成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落细。当然,学校还需要发挥家长、社会人员的力量,聘请法治副校长,邀请心理咨询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阵营,成立家长学校,开通心理热线,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和力量,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2.立足课堂,学科育人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应当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立足课堂教学,或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学,或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当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相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譬如,针对亲子冲突的问题,为帮助学生理性看待亲子关系,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爱心。教师可以专门设计《我爱爸爸妈妈》一课,创设中秋家人团聚的场景,引导学生说说与父母相处的细节,谈谈当时的感受和心情,从而感受父母的爱。接着,组织学生观看亲子互动视频,讨论交流视频中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分享自己与父母的冲突经历,说说自己是怎样应对冲突的。还可设计绘制“爱的刻度线”活动,统计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总时间,计算出和父母相伴的时间还剩多少,通过计算,学生发现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从而懂得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要减少与父母的冲突,要好好的爱自己的父母。最后,通过“爱的充电宝”活动,组织学生讨论:避免与父母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表达出对父母的爱。学科育人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实施跨学科教学,在语文、数学、道法等学科中有机渗透。

3.具身体验,活动育人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对学生少一点说教,给学生多一点具身体验。要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体悟中改变自己。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譬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户外郊游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等。活动增加学生互动交往,增强学生感受体验,有助于愉悦学生心情,使学生乐观开朗,阳光上进。活动给学生以磨练,让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有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强大学生内心,促进学生自立自强。

教师应直面学生心理问题,突破心理健康教育瓶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全员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优化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