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表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徐玲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密切关注。绘画表达能够让学生将心理的真实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绘画表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绘画表达
在实际教学中,充分且有效地探索学生的内心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不仅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促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而结合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促使学生真实的想法得到凸显,从而让教师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绘画表达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来选择绘画主题,如学生拒绝上学,对周围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为学生设置绘画主题,如“你们眼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绘画呈现出来,从而了解到学生对学校、对同学产生抗拒的原因。随后,教师可以针对绘画表达出的心理状况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依托教学需要指引学生绘画表达
端正学生的心理态度不仅能够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身心保持健康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未来拥有更好的发展。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来指引学生进行绘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内心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健康心理引导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如“明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绘画的天气情况,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绘画的内容来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互动,如“你为什么觉得明天是阴天呢”,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保持。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观念还不健全,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也不足,难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也难以正确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因此,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及时地被发现,从而影响学生身心思想的成长。而绘画是小学生心理表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地应用绘画表达能够及早地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