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助力“三新”背景下高中生文化自信养成
作者: 石凌霞在“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充分对乡土历史资源予以挖掘并加以利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天水乡土历史资源
天水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丰富且别具一格的乡土历史资源。天水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毗邻关中平原,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秦人及秦早期文化的发端之地,有着超过3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城市建设历史也达2700多年之久。而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其文明史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并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以及三国古战场文化这“五大文化”闻名于世。
助力高中生文化自信养成
依托天水地区丰厚的乡土历史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可采取多样教学策略,把乡土历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助力高中生培养文化自信。
1.构建文化认知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天水史前文明、先秦文化等历史脉络展开系统梳理,把这些资源依照历史时期与文化类型分类归档,以此构建起可视化的乡土历史资源库。教师借助历史课堂专题讲解、文化展板展示等途径,让高中生能直观感受天水历史的厚重底蕴,为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认知方面的基础。
2.激发文化情感认同
教师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模拟举办“伏羲文化论坛”等天水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古人去探讨文化内涵。教师也可借助VR技术重现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历程,使学生沉浸式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另外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天水博物馆、走访历史文化村落,引导学生观察乡土建筑特色、聆听民间传说,激发学生对天水乡土历史的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3.开展乡土历史与实践活动
学校可规划“天水历史文化传承”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学习,如天水剪纸、雕漆制作等。同时开展“寻访天水历史名人足迹”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走访李广故里、杜甫流寓地等。参观结束之后,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感悟,了解和践行乡土历史蕴含的仁爱、诚信等美德。
4.拓展文化传承视野
教师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制作天水历史文化相关短视频、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年轻人所喜爱的方式去传播乡土历史。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天水历史文化创新设计大赛”,让学生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如设计带有麦积山石窟图案的文创产品。学校还可邀请天水本地文化创意从业者走进校园,与学生分享怎样把乡土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相结合。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认识到乡土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其文化传承视野得以拓展,文化自信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获得巩固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