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作者: 赵星成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健全人格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构建生活情境,加强学生乐学情感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更易于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级设计相应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情境:小明和小胖去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12个,但两人因为如何分苹果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苹果是他发现的应该多分,小胖则坚持自己摘得多应该多拿。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们帮他们分苹果,如何分才能显得公平呢?”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快速掌握除法的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公平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增强了学习自信,又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业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同步提升。

开展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借助多样化的动手操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还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如各种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式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深化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理解。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礼盒,盒子里有各式各样的图形,要求他们合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培养其观察比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认知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

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探索欲的媒介。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搜集各类数学故事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培养数学思维的同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融入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故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金字塔,但你们知道该如何测量它的高度吗?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仅用简单的工具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你们猜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们充分思考后,教师再公布答案:“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让阳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地上,当影子的长度和身高一样时,他立刻在金字塔的投影位置做好标记,通过测量标记到金字塔底的距离,运用比例关系推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同的方式,测量一些建筑的高度,并思考其本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比例的概念,更让他们体会到比例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构建表现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

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课堂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习题训练。比如,对于课堂发言胆怯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更多的答题机会和时间,并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动物运动会上,两只小兔子参加跳绳比赛,A兔子跳了23个,B兔子跳了25个,两只兔子共跳了多少个?A兔子比B兔子少跳了多少个?”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给与学生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吗?”这种渐进式的鼓励,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达自信,即使日后面对难题也有勇气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增强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灵活利用数学故事,构建自我展现平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