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4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晚饭后,妈妈邀请我在村里锻炼

上周末我回老家,吃罢晚饭后,妈妈主动提出和我一起出去走走。以前这个点,一般是她和邻居大娘坐在胡同口唠嗑的时间。我看一眼还在吃饭的老爸,猜想老妈大概是有什么母女私房话要讲,点头答应下来。

已经是晚上8点半,胡同里静悄悄的,太阳能照明灯有气无力地发出微光,邻居们统统关着大门,难见人影,我在心里暗暗感慨空巢村的荒凉。

出了胡同,却是另一番景象。晚上的马路,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白天,人们面带笑意,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我好奇地问:“是有什么活动吗?演电影还是歌舞团?”“没有,大家伙儿就是出来走走,锻炼身体。”老妈边回答我边抡胳膊甩腿,颇有赵丽蓉老师走四方的风范,着实吓了我一跳。

“锻炼?”看我满脸疑惑,老妈耐心解释道:“现在大家伙都想明白了,很注意保养身体。留在村里的年轻媳妇们就组队跳跳舞,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也跟着随便走走。”

昔日,锻炼好像是城里人的专属。健身房、公园里,不乏跑步、撸铁、做瑜伽的身影。农村呢?农村没什么活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实在没必要再去劳其筋骨。农村人信奉的是有这把子力气不如去地里多干点。冬天的晚上早早锁上大门,窝在家里看电视,夏天嘛,端着碗凑在胡同口边吃边聊,讲讲庄稼、蔬菜和家长里短,等到夜深,恋恋不舍回家休息。大街上偶尔看到行走的路人,是趁着空闲走亲访友的。

再者,农村也没有专门的运动场地,哪怕村里后来专门建了娱乐小广场,也是由戏台子改建,场地实在有限,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当作一个乘凉的场地。

前几年我痴迷于跑步,住在老家时特意起个大早,穿上装备,盘算着绕村头跑一圈,结果一路上收到了无数注目礼,还被一只狗追着跑了半天,狼狈不堪,我的脸皮还没修炼到家,后来也就歇了运动的心思。

这几年村里条件改善,崭新的柏油马路,主干道都安装上路灯,种地也不再是人们的主业,锻炼的风渐渐吹到了乡村。据我观察,相比城市里固定的运动路线,农村人别出心裁,有一步到位每天爬爬村头小山的,也有每天溜达到村外自家小菜园的,运动劳动两不误。哪怕是简单的晚上散步,遇到了熟人,也可以随时停下来坐在路边聊上几句。

又一天晚上,我从公园散步回来,接到妈妈的电话,她穿着我新买给她的运动鞋,已经和邻居大娘从村东头到村西头溜达了一圈,迫不及待和我分享村里的八卦。我打趣妈妈她这是把聊天由静态变为流动式了。

真好,不管生活在乡下还是城市,大家都在积极健康地生活着。

(读者 淼淼)

读者来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