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工程
作者:邢海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以下简称“雅下水电站”)的开工让市场沸腾,所谓“远在深山人未识”,喜马拉雅山脚下竟蕴藏着如此大的水能,又是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呈现。但开发建设不易,它的经济效益该从何种角度来衡量呢?
南迦巴瓦峰峰下,雅江拐了个弯,大弯套一个小弯。就是这个小弯,穿开山体50公里的距离,居然有2300米的落差。若非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边缘,这是难以想象的。而高原之下即是以德干高原为核心的印度半岛,平均海拔600~900米,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恒河平原海拔更低,平均仅有10米,这真是如同平地起高楼一般的存在。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独特的势能优势,关键是高原面足够大,收集了非常多的水源,再从边缘倾泻而下,就如同一个个瀑布倾盆而下。收集起这些瀑布的水能,对于我们这样的基建强国来说虽非囊中取物,却也提供了施展的空间。雅鲁藏布江年均径流1400亿立方米,水量在国内仅排在长江和珠江之后,又在极短的距离内水位陡降,提供了水能利用上绝无仅有的能量密度。
在山体里打洞建隧道电站,建设者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就是雅砻江上的锦屏二级水电站。那也是在一个河道拐弯处打穿山体,直线距离17公里,水位落差310米,共打了4条引水隧洞。
技术上既可行,接下来要看经济上是否有前景。三峡水电站共投入了2500亿元,其中还包括800亿元的移民安置费用,发电量是雅下水电站的1/3,同时还兼有防洪和改善三峡航道的功能,但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人民币计价。长江上游白鹤滩水电站2017年开建,设计发电量约为雅下水电站的1/5,总投入2200亿元,这样看,雅下水电站度电的投入并不离谱。三峡水电站向电网售电的度电价格为0.26元/度,若雅下水电站也以同样价格售电,每年发电3000亿度,就可收入近800亿元,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意,投入1.2万亿元,即便扣除运营成本每年也能赚取600亿元利润,20年能收回投资,也算得上颇有性价比的生意了。毕竟如今的银行贷款,20年期限的利率已经低至3%。
但雅下水电站的发电,至少要在10年之后,是否仍能卖出0.26元/度,那就要看未来的电力市场。近十年中国的电价走势相对稳定,可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入网价市场化,多地白天电价暴跌。不过作为电网稳定力量的火电、水电和核电还未受到影响。可一旦储能成本下降,风光发电与储能结合,电力供给的平衡或被打破。从经济性角度看,当前常见发电方式成本为:水电(0.07~0.1元/度)、光伏(0.136~0.242元/度)、陆上风电(0.123~0.253元/度)、核电(0.3~0.38元/度)、火电(0.3~0.4元/度)和海上风电(0.335~0.453元/度),光伏发电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价格还有望进一步“腰斩”。不过,即使“腰斩”,配备储能装置后光伏也难撼水电地位,而是取代火电、风电等高成本电能。至于号称“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还在摸索中,还将是很遥远的事。
既如此,雅下水电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特高压输电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传输中的损耗,理想状况下传输到东部沿海输电损耗约为3.8%。雅下水电站的电力,其实最适宜的消纳地是雅江下游的恒河谷地,那里居住着7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夏日炎热电力缺乏,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一个雅下水电站的发电量就占到印度发电量的1/6。雅下水电站开工之际,印度政府开放了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让人浮想联翩。
雅下水电站开工,更直接的作用是将中国闲置的工程能力,诸如盾构机、钢筋水泥和电网建设的能力盘活。在一个房地产火车头退役的时代,一个世纪大工程将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