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短期,寻找长期增长动力
作者:谢九今年4月,美国发动“对等关税”,我国经济外部压力骤然上升,当时我国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当时对于外部形势的恶化做了充足准备。
不过,由于中美关税大战暂停,加上中国经济自身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GDP同比增长5.3%,为实现全年5%的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最近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对于下半年的展望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得益于上半年经济的超预期增长,下半年的政策刺激力度可能也会有所调整。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当时提出“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表述为“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从“用好用足”变为“落实落细”,这可能意味着,下半年新的增量刺激政策加码空间有限,更多的是将现有的政策落到实处。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在于,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7月份已经不再提及降准降息,表述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综合来看,由于关税大战降温,加上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略超预期,全年增长目标的压力放松,所以,下半年的政策刺激力度会相对平稳。
另外,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将进入“十五五”时期,所以,今年下半年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窗口期,除了要完成今年的目标,还需要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做长期规划。按照7月份政治局会议的安排,今年10月将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半年的经济工作,除了要考虑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兼顾下一个五年计划,所以,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就不能过于短期化。从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的经济部署来看,基本上体现了长短兼顾的特点。
从刺激消费来看,政治局会议有两个相对较新的提法:一是要求“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二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培育服务消费,是我国刺激消费新的发力点。过去很多年,我国刺激消费都是以传统的商品消费为主,但事实上,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真正落后的是服务消费。发达国家的商品消费占比其实不足四成,服务消费占比基本上都在60%以上。而我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为46%,还不到一半。
过去十几年,我国商品消费为主的社消总额增速逐年放缓,2013年达到13%的历史性高点,2024年的社消总额增速放缓到只有3.5%。某种程度上来看,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商品消费放缓,最终向服务消费转型是必经之路。最近几年,在商品消费疲软的同时,我国服务消费逐年快速增长,也基本上体现了这样的转型路径。
政治局会议提出“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其实也是在为下一个五年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
除了服务消费之外,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将扩大消费和民生结合在一起。过去很多年,我国刺激经济以扩大投资为主,很多大规模投资项目和老百姓的实际关系并不是很直接,但是现在,这种增长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逐渐增加民生消费的投入。
比如最近,我国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3600元看似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金额,但是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意味着我国过去以拉动投资为主的刺激模式,开始转向民生发力。长远来看,以民生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点,是一个更具有持续性的增长模式。
除了刺激消费之外,政治局会议对于拉动投资也有新的表述,会议提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对于民间投资的重视,也是这次会议的亮点所在。
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和去年同期相比放缓1.1个百分点。当前的投资增速主要靠国有资本支撑,而民间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国有投资同比增长5.0%,民间投资增长-0.6%。
在房地产和基建等传统投资减速的背景下,国有投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大规模设备更新来推动,今年上半年,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
但是从长期来看,大规模设备更新不可能成为长期需求,这一轮投资需求释放之后,最终还是要靠民间投资崛起,才能成为支撑投资的长期力量。反之,如果民间投资继续负增长,最终也将拖累整体投资和经济增速。政治局会议提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是对下半年经济的要求,更是对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部署。
最近几年,民间投资持续萎缩,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之一。2023年和2024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分别负增长0.4%和0.1%,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再度负增长0.6%,不仅没有扭转连续两年的负增长,甚至还出现加速萎缩的迹象。
民间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贡献了超过六成的GDP,以及八成的城镇就业,如何激活民间经济,不仅是下半年经济的挑战,更将是“十五五”期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