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重点

作者: 杨志艳

老家一位亲戚家的女孩,自出门打工以来,一直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不明所以的老家亲戚十分不解,当着她的面说道:“女儿家终究是要嫁入婆家的,生儿育女即可,趁年轻就应该好好装扮自己,嫁一个好人家才是上策呀!”女孩子笑笑,没有接话,依旧安静地吃着碗里的饭,亲戚们见她实在无趣,只好又聊别的话题去了。

又过了几年,女孩子买了一套还不足50平方米的小公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掌大的房子里居然溢满了生活气息,连泡菜坛子都一应俱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在我好奇她坛子里装了一些啥惊世宝贝之时,女孩子笑盈盈地告诉我,说是泡的小尖椒。泡椒是家乡菜的“百搭品”。同是他乡沦落客,瞬间我就懂了,一个人无论走多远,熟悉的家乡味道就像是一个顽固的味觉定位系统,深深锁定了千里之外的游子。

在异地我们算是知根知底的亲人,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故而交往多了起来,后来我才知道,她才来省城闯荡之时,觉得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处专属于自己栖息的地方,于是她努力的意义就为了首付一套小蜗居,可以在自己累得人仰马翻之时,回到这个小窝里做一顿好吃的食物犒劳自己,抚慰肠胃,简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翌日出门,又是元气满满、容光焕发的一天。

当小区里枫树林的红叶还没有铺成红地毯之际,我请她喝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沿着江边的长椅,彼此悠闲地目睹着鱼儿上钩,被钓鱼人拖来拽去,直至把鱼遛得筋疲力尽,然后成功放入鱼护,我们跟岸边三三两两的人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颇有一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意味。“好怀念家乡的剁椒鱼头。”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里的鳙鱼头跟我们老家一样肥美。”女孩子由衷地感叹,于是我们相视一笑,去市场上买了一条大大的胖鱼头,回到家里把它抠鳞去鳃,从鱼唇正中一劈为二,收拾干净之后打上一字花刀,用葱姜蒜和料酒等调料涂抹均匀,再放入适当的盐腌制入味。接下来“重场戏”开始了,她徒手抓出了坛子里泡得十分红亮的小尖椒去蒂剁碎,用油翻炒了一下铺陈在鱼头上,随后蒸十五分钟出锅。我们美滋滋地品尝着富含胶原蛋白的肉质,经过与小小的红椒融合,酸辣开胃的感觉,仿若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的我们各自吃着妈妈做的剁椒鱼头,感觉很是平常,只是在异地吃起来顿觉似乎有一颗心酥掉一角的激动与跌宕,原来满心欢喜的家乡口味,更能让我们保持旺盛的体力以及在外打拼的原动力。

地球有南北两极,人的爱憎也会两极分化,譬如说像苦瓜与鱼腥草以及香菜吧,喜欢吃它的人视若拱璧,厌恶食它的人总是弃若敝履。我有一位同学,性子恬淡,业余时间喜欢煲汤与看书,常去菜市场买来筒子骨,洗净后丢进砂锅里慢慢熬,在等汤熬成浓郁的奶白色之际,她选择在窗前静静地看书,她说书里的世界远比外出旅行来得精彩。即使是煲鸡汤,她也只选择吃鸡架,把鸡肉送人。有人说她老是抓不住生活的重点,把好东西送人,留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可她淡淡一笑,不作任何解释。

生活的重点是什么?热热闹闹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离群索居也是另一个人的追求向往,每个人心头的“朱砂痣”各不相同,自己觉得好便是真好,不必苛求一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编辑 兔咪/图 槿喑)

上一篇: 最挤总在半山腰
下一篇: 人往宽处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