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
作者: 唐宝民胡传京先生是我的英语老师,他在英语方面的造诣颇深,给我们讲课时,一句汉语都不说,完全用英文讲课。著名的《英语世界》杂志上,每期都有他的翻译文章。有的时候,市里来了重要的外国客人,市领导就会派小车把他接到市政府做翻译。因此,他在我们学校的威望非常高,我更是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记得是大一的上学期,我迷恋上了宋词,有一天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优美的宋词翻译成英文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当然立即就想到了胡传京先生,于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拿了一首晏几道的《鹧鸪天》去找他,请他把这首词翻译成英文。没想到胡老师看了一下后,坦白地对我说:“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诗词类的翻译,不仅仅是意译的问题,还涉及文学性的问题。我只能生硬地把词的意思直译成英文,但无法保持它的文学艺术魅力。这项工作需要有文学造诣的翻译家来做,我对文学艺术知之甚少,所以无法做这项工作。”
后来我才明白,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工作相当艰难——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鸿沟,更要穿越千年的月光,将那份东方的含蓄与缠绵,用另一种文化的语言重新编织。这需要译者既是学者,又是诗人。胡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不懂装懂,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比起勉强应付的答案更显珍贵。
马汉广老师是教我们写作课的老师,他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两个:一是他的知识面特别广,讲课的时候对各种典故如数家珍;二是他的藏书特别多,据说有十万多册。因此,我对他同样非常崇拜。
那时我正在试着写小说,而且要写一篇以我本人经历为主的长篇小说。写到两万多字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往下的故事应该怎样展开。我便向马汉广老师求教。马老师听我说完后,明确地表示:“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我说:“您是教写作的老师啊!怎么能不会解答小说的创作问题呢!”马老师说:“写作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小说创作是写作的一个分支,但能教写作的老师不一定会写小说。我讲的基本都是创作理论性问题,而小说要求有强烈的文学色彩。我不会写小说,也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所以对你的问题解答不了。你可以去找咱们学校出版过小说的那几位教授咨询一下,相信他们会给你很好的建议的。”
马老师的真诚令我惊讶,却也让我对“为师之道”有了新的领悟。原来真正的学者,从不以全知全能自居,而是清醒地划定自己知识的边界。这种坦率的“不会”,比起故作高深的敷衍,更显师者的风骨与智慧。
从学校毕业已经很多年了,许多当时的往事都已记忆模糊,但胡老师和马老师的那句“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却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编辑 高倩/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