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麦收季
作者: 孙晓龙一望无垠的关中大地,还有那向陕北拾级而上的黄土台塬上,一垄垄金黄色的小麦,又一次铺满在八百里秦川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为盛夏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沉甸甸的麦穗整齐划一地躬身回望着抚养自己的土地,似乎是在向着养育自己的母亲深情地告别。
离别家乡近二十年,岁月流逝而堆积出来的印痕已经深深地烙在了略显沧桑的脸上。我再一次回到久违的故乡时,已是不惑之年。而那片亘古不变的黄土地依旧年年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只是童年的小麦和那收麦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年迈的父母步履蹒跚,相互搀扶着在门前核桃树下期盼着我携妻带女回来。一顿丰盛的晚饭,满满一桌子的菜,还有家乡味道从来不曾改变过的馒头。虽然这馒头依旧是母亲手工做出来的,但它再也不会是家乡这片黄土地上长出来的小麦做的了。
我出生在这一片苍茫辽阔的黄土地上,这一片一片的黄土梯田,还有那一道一道的山梁,见证了我的童年那些快乐的童趣,还有那个年代艰辛的山乡生活。这片黄土地上的小麦,秋播冬藏,春长夏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面条、馒头,还有各种面食成为世世代代不可或缺的食物和依赖。自我记事起,每到这个季节,这片黄土地上,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人们,都为收割小麦忙活着。所有人家的所有劳动力都齐上阵,就是有再大的事,都要为麦收让路。烈日炎炎下,热浪滚滚中,麦地里不辞辛苦挥舞着镰刀割麦的母亲、打麦场上顶着烈日碾麦子的父亲、默默无闻地在鞭子驱赶下奋力向前拉石碾的骡子,还有我和哥哥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捡拾麦穗的身影。丰收的喜悦洗刷了家人们疲惫的身体,似乎驱赶走了炎炎夏日的闷热。颗粒归仓的丰收年是农人一年的期盼和希望。
又到盛夏,麦收季节,我再一次回到童年的故乡,这一座座山、这一道道梁,有这一片片的梯田,依旧如故。只是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玩耍和成长的我们都已长大,从这里走出去,去远方寻觅新的生活,回来的脚步越来越少了。而那些曾经辛勤耕种这片黄土地的人们,都已渐渐老去。还有那曾经在这个季节中,金黄色的小麦覆盖着山梁沟壑的美景和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再也看不见了。父母年迈,无力再在这片土地上耕种,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退耕还林种植了经济林花椒树。花椒的丰收带来了家乡的巨变,但却无法阻止岁月的变迁和年轮的更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逝去,我们的童年,还有那麦收的场景,慢慢地尘封在愈来愈远的记忆深处。
再一次,父母站在门前路边的核桃树下,挥手与我们告别,他们佝偻的身影,还有门前那棵和我几乎同龄的核桃树,在车的后视镜里愈来愈小,直到看不见……
儿时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却依旧那么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岁月的沧桑无论如何也无法吞噬已经深深烙在心灵深处的那抹乡愁。
(编辑 兔咪/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