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忙收忙种酿丰饶

作者: 南舟

“芒种至,盛夏始。”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既包含播种也包含收获的节气。至此,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芒种中的“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则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即“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又称“忙种”。

芒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碰撞,收与播紧密相连,正是农忙之时。“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在南方,一把一把青色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里。而北方此时,沃野千里,麦浪滚滚。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人挥镰的身影构成了古人芒种时节的丰收剪影。

除了农事上的意义,芒种也意味着高温天气正式登场。芒种时节风暖昼长,气温高,湿气重,即使一动不动也会闷热难耐。而恰是这时,酸涩甘甜的青梅成熟,不容辜负。

芒种时节吃青梅的习俗由来已久。除了因为青梅是时令物产,更重要的是,青梅味酸性甘凉,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与这一节气的养生需求十分契合。新鲜青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入口,需要经过加工后才可食用,其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煮梅”。

芒种煮梅的习俗,据说夏朝即已有之。煮梅的方法很多,人们有用糖、盐等与青梅一同煮的,也有用糖、盐等与晒干的青梅混拌的,不论用哪种方法,都是通过“煮梅”来改变青梅的口感和味道。

如今,大家最熟悉的以青梅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饮品便是酸梅汤。《本草纲目》有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由八成熟的青梅经繁复炮制而来的乌梅是制作酸梅汤的主要食材。乌梅辅以冰糖、桂花、山楂、甘草等原料,慢火熬煮,待其自然冷却后,加入冰块或装入密封罐放入冰箱冷藏。如此制成的酸梅汤,具有收敛浮热、除热送凉之效,堪称夏日养生饮品之首选。

芒种已至,暑气渐浓。愿我们在品尝酸梅汤的清凉中,记住那片有农人挥汗如雨的麦田与水田,在感受节气变化的过程中,读懂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智慧。愿我们忙而不茫,方期有成!

(编辑·李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