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你的“面包”与“玫瑰”
每到婚期季,总有不少新人甜蜜地筹备婚礼,却鲜少有人主动问起:“我们的财产,在法律上到底怎么算?”小C最近就为此头疼——她和未婚夫计划买房,男方父母出资首付,但婚后两人要共同还贷。她担心:“万一将来感情生变,这房子算谁的?”类似的困惑并非个例。婚前明确财产归属,不是算计,而是对彼此权益的尊重。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个真实场景,厘清夫妻共同财产的核心法律知识。
案例一:婚前财产的认定——你的“个人专属”如何界定?
小李婚前用积蓄全款购买了一辆车,婚后与妻子共同使用。离婚时,妻子主张这辆车是共同财产,要求分割。
朱律师说法:
法律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共同财产。小李的车辆属于婚前全款购买,即使婚后共同使用,仍归其个人所有。但需注意:若婚后用共同财产对车辆进行重大维修或增值改造(如加装昂贵配件),增值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常见误区:
“婚前存款婚后理财收益算谁的?”若婚前存款在婚后仅存于个人账户且未主动投资,本金属个人财产,但投资收益若涉及共同劳动(如炒股操作),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父母婚前赠与的房产如何归属?”若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且明确为赠与个人,属于婚前财产;若婚后共同还贷,配偶可主张对还贷部分及增值的补偿。
案例二: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我们”的钱包边界在哪?
小张婚后创业,公司股权收益丰厚,妻子认为这是共同财产,小张却以“个人努力”为由拒绝分割。
朱律师说法:
法律解析:婚姻存续期间的生产经营收益(如工资、奖金、股权收益等)均属共同财产,无论一方贡献大小。即使小张单独创业,其收益仍为夫妻共有。但若股权为婚前取得,仅婚后增值部分可请求分割。
关键范围:
易被忽略的共有财产: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婚后缴纳部分)、婚内购买的商业保险。
避坑提示:若一方隐瞒收入(如私设“小金库”),离婚时另一方发现后可起诉重新分割,且隐瞒方可能少分财产。
案例三:离婚时共同财产如何分割?——公平不等于“五五分”。
老王夫妇离婚,妻子发现老王在婚内偷偷转移存款,并伪造债务企图多分财产。
朱律师说法:
法律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分割共同财产以均等为原则,但若一方存在隐藏、转移、挥霍财产等行为,可少分或不分。妻子可举证老王的转移财产行为,要求老王少分财产,并追索转移的财产重新分配。
分割原则:
1. 协议优先:双方可协商分割方式,如实物分配、折价补偿等。
2. 法院判决依据:考虑子女抚养、女方权益、过错方责任等因素,未必绝对均等。
3. 特殊财产处理:房产需综合出资、登记名、还贷情况。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契约,更是法律上的共同体。婚前协议并非“伤感情”,而是个性化保障工具。若财产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定制方案,让婚姻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了解婚前财产与共同财产的界限,并非消解信任,而是为感情筑牢理性防线。“明晰的财产规则,恰恰是婚姻自由的保障。”愿每对夫妻既能共享“面包”的踏实,亦能保有“玫瑰”的浪漫——因为最好的爱情,从来无需以模糊权益为代价。
(编辑·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