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沉浸式”升旗仪式的“四度”聚合策略研究
作者: 潘华娟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01-05
35年的德育工作下来,每周一次庄严无比的升旗仪式上,却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小学低段班级中,有的学生用手挡住太阳,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在嘻哈打闹,有的学生脚踢草地·…能全身心投入升旗仪式的学生,只占全班的 10 % ,同时,整体投入的学生也不到一半。升旗仪式整体参与的质量相对低下,“仪式感”缺失。原本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成了形式化的流程,学生没有表现出对国旗应有的尊重,对国家应有的敬仰,对仪式应有的敬畏,确实值得教育者思考。
一、升旗“仪式感”缺失的“四难”问题
升旗仪式的“仪式感”为何缺少?抛开仪式中本身可以优化之处外,笔者认为造成小学低段学生对升旗仪式如此漫不经心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形式单调,难以持久
常见的升旗仪式上,除了常规的出旗、奏乐、升国旗、唱国歌的流程,还有“校长每周寄语”“值周领导讲话”“值周班主任汇报”等环节,每次升旗仪式都要耗时半个多小时。很多学生也反映,在升旗仪式中,一直处于站立状态的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烦”和“累”。同时,低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关注度不持久,慢慢地,讲话、做小动作等随意行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意义不明,难以共情
学校每周都有升旗仪式,都有规范。但是升旗仪式的意义和目的,低年级学生是不太清楚的,学生对仪式背后的故事、理念也缺乏了解。教师需要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举行升旗仪式到底是为了什么?需要从这些仪式中汲取什么?升旗仪式的意义是什么?
(三)榜样失范,难以示范
教师的榜样不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教师自身认识不够,在升国旗时,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自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某日学校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广播播放着国歌,国旗冉冉上升,气氛庄严肃穆。突然,“还不接电话,还不接电话”的铃声响起来,非常突兀,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无心参加升旗仪式。然而,那老师非但没静音,而且用盖过广播的声音讲起了电话,不断说着“大声点,听不清楚”,这让升旗仪式庄重无存,不伦不类。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看到身边的老师对升旗仪式的态度,长此以往,学生的态度也可想而知,难以坚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约束,在升旗仪式中,要以身作则,重视引导示范。
(四)参与面窄,难以投入
因为考虑升旗完成的效果,很多学校在完成升旗仪式的人员安排上主要面向中高段年级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在整个升旗仪式中没有旗手、没有主持人、没有鼓号学生、没有国旗下演讲者,看不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上台,他们自然兴致索然,积极性不高。
升旗仪式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主要是思想上认识不足,从而对升旗仪式的庄重严肃性缺少敬畏之心。
二、“沉浸式”升旗仪式的“四度”聚合策略
升旗仪式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针对低段学生在升旗仪式中的种种弊端,为了让学生尊重仪式,重拾庄严,笔者所在低段年级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德育系列活动,通过德育活动前置,意在打造“沉浸式”升旗仪式,有效提升升旗仪式质量,让国旗升起拉满“仪式感”。
(一)入脑是基础——精研流程要则,打磨仪式的精度
很多学生对仪式的参与感不强,是因为他们不熟悉歌词内容,不了解仪式的流程。周一升旗仪式具有完整的流程和知识体系,特别是细微的知识,也不应该漏掉。只有掌握这些知识,细化仪式的精度,才能真正提高仪式的质量。
1.深谱仪式流程,铭刻庄重印记
升旗仪式流程是一系列庄重而规范的步骤,旨在表达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制作班级展板,普及升旗仪式的主要流程,包括出旗敬礼、奏唱国歌、升旗以及国旗下讲话等环节。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每天阅读,加深印象,避免他们对仪式感到陌生或置身事外。此外,在每周的班队课上,积极组织升旗仪式的彩排。在每周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保持安静、肃穆和庄严的态度,强调流程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绝不容忍在仪式过程中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
2.开拓宣传渠道,明确礼仪规约
在升旗仪式中,唱国歌、敬队礼、喊口号等环节,若未能遵循礼仪规范,便会削弱其庄严、肃穆及令人敬仰的氛围。为此,应利用“班班有歌声”5分钟时间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熟悉国歌旋律并学唱国歌。同时,将歌词编成诗歌样式,让学生朗读、背诵,了解每一句歌词的意思,了解国歌背后的历史故事。
通过晨间谈话,发起“庄重仪式我参加”的倡议,并将活动倡议书张贴在班级中队角处,号召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以认真和严肃的态度对待升旗仪式。在班级中,设立“庄重仪式我参加”专栏,强调升旗礼仪规范:“六礼”即高唱国歌,标准行礼,饱满宣誓,听清口令,戴好标志,穿好队服;“三勿”即勿讲话、勿低头、勿随意。(图1)
“庄重仪式我参加”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每周一早上8:30,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显示着民族的个性和尊严,升国旗时的氛围应该是庄严、肃穆的。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不仅仅需要国旗护旗手、升旗手,还需要每一位同学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回应。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刻,当看到升旗手凝重的表情,我们要认真地参与升旗仪式,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见证庄严的时刻!
**小学低段部2024年10月8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01.pd原版全文
3.竞赛锻炼成长,检验实践成果
通过周期性的学习,组织升旗仪式知识竞赛,以此来反馈学习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仪式中,学生对流程更加熟悉,从而在执行时更加投入和得心应手。通过规范的礼仪教育,学生学会了参与升旗仪式应有的文明行为,这种仪式教育不仅限于升旗仪式本身,还扩展到了日常行为的礼仪规范。以升旗仪式为切入点,真正实现德育无处不在的教育理念。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知道了升旗仪式的知识,细化了仪式的精度,对升旗仪式,学生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因为了解,所以参与。
(二)入心是根本一追溯燃情岁月,挖掘仪式的深度
1.家长课堂,唤醒历史心
延续传统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有意识地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契机,邀请有相关经历或者有爱国资源的家长来到班级,讲述他们自己或者家人的亲身经历,使学生得以了解历史之魂,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通过讲座,让学生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燃情岁月,感受烈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牢记肩负的责任,时刻准备着,以实际行动为国旗增光添彩。
2.故事浸润,燃旺爱国情
定期开展“爱国故事”演讲比赛:低年级每班分为八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精心准备一个革命故事,利用每周五中午自修时间,派代表绘声绘色演讲。每一次演讲,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每一次演讲,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同时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具体记录如表2所示。

低段学生对直观的声音、画面感受更深,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采用了更为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通过爱国主义影片来开展德育活动。利用班队课的时间,教师精心挑选了《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纸鸽》《地道战》等影片,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影片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让他们对先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从而对国旗有了深深的敬意。
3.赓续血脉,立下传承志
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体验感悟先烈的丰功伟绩。如组织“七十五载铸华章,领巾飘扬正当时”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参观何家桥萧山团代会旧址,了解李又芬的成长故事。通过参观,学生敬佩于当年追求真理,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上下求索的人们,知道了生活来之不易,也懂得要传承和发扬先辈精神。学生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尊重,尤其是在升旗仪式中,不可亵渎了先烈的付出。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挖掘了升旗仪式背后的深度。让学生了解历史,为参加升旗仪式铺垫了情感,明白了升旗仪式是对历史的尊重,表示要铭记历史,继承遗志。
(三)入形是关键——嵌人考核考章,塑造仪式品度
品,即品德,塑造在升旗仪式中的典范,也就是仪式的品度。德育阵地中,通过日常的考核,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升旗仪式中的优秀代表,塑造仪式的品度。
1.同伴示范,榜样带头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依据学生的表现,每周选出一位“升旗仪式形象大使”,佩戴专属的形象大使勋章。利用晨间谈话时间,邀请当周的大使宣读升旗仪式中的文明礼仪条例,阐释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让大使站在班级前列,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在升旗仪式中的杰出表现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作为他们未来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这不仅提升了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还激发了他们持续追求更高成就的动力。每周升旗仪式结束后,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表现,评选出“最佳升旗集体”,并进行公开表彰,以此激励其他班级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通过表彰考核,让学生更加珍视升旗仪式,以庄重的态度、坚定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参与其中。他们逐渐理解尊重与责任的意义,每一次仪式都成为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
2.师者垂范,表率引领
在升旗仪式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在班级里,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做到: ① 无特殊情况,必须准时参加升旗仪式; ② 升旗仪式的过程中,必须按指定地点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③ 杜绝随意走动、交头接耳,不轻易离开,时刻与学生一起,服从口令,聆听演讲。
整齐的方阵,规范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这些都是升旗仪式的亮点。因此,只有树立起这些示范亮点,才能塑造仪式的品度。
3.精英启智,德范传薪
邀请本土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企业家等,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并分享他们的体验,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正确规范的动作、庄重肃穆的态度,从而在心中点燃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每次升旗仪式学生整体表现不佳时,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查找自身不足,学习优秀品质。参加升旗仪式时,一定要以敬畏之心与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认真地完成庄严的仪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0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