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对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研究
作者: 徐莲芳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164-03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围绕幼儿教育需求,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辅助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目前,教师在运用绘本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未能对绘本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的作用进行充分挖掘,致使绘本使用存在一定的形式化现象。此外,幼儿在学习使用绘本时,处于相对浅显的阶段,目的通常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而很难运用绘本促进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取得的绘本应用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绘本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必须创新应用绘本的方式,指导幼儿积极参与绘本学习,促使幼儿在使用绘本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一、运用绘本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运用绘本教学时,应高度重视其对幼儿饮食及作息习惯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合理选择符合幼儿兴趣与需求的绘本,引导幼儿在绘本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一)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饮食健康是关键内容。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其营养摄入的情况,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影响重大。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问题,未能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长期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喜欢的食物种类较为单一,拒绝食用不符合口味的食物,甚至一些幼儿爱吃垃圾食品,在饮食过程中的姿势与习惯也存在问题。受此影响,幼儿的营养得不到保障,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故事的作用,深入挖掘绘本中关于饮食习惯教育的知识点,更好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防止错误的饮食习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和发育。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园期间的饮食习惯情况,综合考虑幼儿食物偏好、饮食姿态等方面的问题,选择与饮食有关的绘本,组织幼儿进行绘本学习,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教师可以通过《怎么吃饭才营养》《圆滚滚的鸡蛋》等绘本,把饮食卫生与营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学习掌握更多与饮食有关的知识,及时改正自身在饮食方面不良习惯,促使幼儿饮食素养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通过发挥绘本作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作息习惯,这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使得幼儿在园期间保持更为旺盛的精力与专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绘本在培养幼儿作息习惯方面的作用,帮助幼儿更为科学有效地解决作息不规律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实现幼儿“睡得好、长得好、学得好”。
为对幼儿的作息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可以使用绘本《天黑了,睡觉啦》进行教学,引导幼儿认真阅读绘本,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尝试将绘本内容与自身的作息习惯相结合,就如何改正自身不良的作息习惯进行表态发言,由此使得以绘本形式培养幼儿作息习惯的意义更为显著。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幼儿不管何种情况下,都应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在此期间,为对幼儿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可以结合幼儿使用绘本的情况,设计游戏《我的规律作息》,要求所有幼儿都应合理制作休息时间表,通过每日打卡方式,严格执行计划表上的作息时间。通过该种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氛围中更加轻松愉悦地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运用绘本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
幼儿的综合素养,对幼儿日常生活及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高度重视幼儿道德与文明习惯的养成,利用绘本中的道德文明元素,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绘本阅读学习,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良好道德与文明习惯的价值,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水平。
(一)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师针对幼儿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时,道德行为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关键环节。家长可以利用亲子绘本阅读方式,助力幼儿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得幼儿对道德行为的内容和类别等进行充分了解,发掘值得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绘本画面精美和内容丰富的优势,可以更加高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此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说教形式。在绘本的指引下,幼儿可以更为清晰的认知道德行为,并对绘本中人物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行模仿学习,由此进一步内化幼儿的道德行为,使其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时,可以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由此达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目的。
教师在运用绘本针对幼儿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时,可以选择《从小有爱心》这一绘本,引导幼儿进行深入阅读学习,对幼儿的道德习惯进行更好的培养。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由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助人意识与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孔融让梨》绘本,对幼儿的谦让意识进行培养,由此使得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主动谦让,以提升幼儿道德素养,最终外化为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礼仪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必须让其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在运用绘本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时,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选择文明教育内容较为丰富的绘本,指导幼儿认真阅读,学习其中的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幼儿形成讲文明和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文明教育相关的内容密切关注并高度重视,以此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实践。同时,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幼儿参与文明教育绘本阅读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全体幼儿的文明素养水平,在全园营造良好的讲文明的氛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44.pd原版全文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设计与文明教育相关的绘本阅读活动,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自的。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阅读《好孩子懂礼貌》这一绘本,使得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有礼貌地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文明习惯方面的实践情况,指导幼儿阅读《不要随便扔垃圾》这一绘本,用绘本中生动的实践,培养幼儿讲文明的习惯与意识,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真正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三、运用绘本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及实践习惯
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既要学习教师传授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需要学习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劳动习惯,以提升自理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因此,教师应利用绘本的优势,选择与幼儿身心特点相符的绘本,对幼儿的学习与劳动习惯进行培养。
(一)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需要重视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只有加强学习能力锻炼,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运动等方面的技能,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为此,教师应合理选择绘本,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等进行培养,使得幼儿在园期间,不管是对游戏、运动,还是对绘本阅读等,均能够不断学习,丰富各方面的技能,提升适应和生存发展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已有的行为习惯,选择《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等一系列教育意义非常突出的绘本,运用绘本内容对幼儿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等进行培养,以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使得幼儿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消除幼儿内心产生的畏难和依赖情绪,切实增强幼儿学习意识,为幼儿实现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对幼儿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在家庭生活期间,还是在园生活,均能够受到较为周到的照顾,因而自身的劳动能力未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促使幼儿可以更适应园内生活。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为对幼儿的良好劳动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从幼儿在园期间迫切需要形成的劳动技能着手,选择相对应的绘本,指导幼儿深入阅读学习绘本中呈现的劳动技能,并进行学习模仿,以提升劳动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妈妈,我可以的》针对幼儿劳动能力进行培养。该绘本描述了幼儿能够掌握的多种劳动技能,如穿衣服、叠衣服、扫地等。因此,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该绘本,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进行绘本内容的解读,以调动幼儿学习绘本中劳动技能的兴趣。此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忙做”的意识,为父母或老师减轻负担,同时也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体来看,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教师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开展幼儿教育的需求,提升幼儿绘本阅读及使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阅读和使用绘本的情况,深度开发绘本,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自理、文明、阅读等多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确保幼儿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回顾和总结运用绘本的效果,动态解决应用绘本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存在的问题,发挥绘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凡.依托绘本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新班主任,2023(17):9-11.
[2]张娜娜,孙雨瑞.绘本对培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9):64-65.
[3]陈珺.绘本教学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探究[J].读友,2021(8):183-184.
[4]张红梅.妙用绘本阅读,助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5):78-8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4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