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班兔子饲养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周潇月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160-04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学做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做即实践,教师要在实践中教育幼儿,幼儿要在实践中习得经验,要让幼儿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一顺应孩子的兴趣
春天到了,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现了蒲公英的花,为了丰富他们的经验,教师请家长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大自然里寻找更多春天里的动植物。幼儿找到了蝌蚪、螺蛳等,纷纷带到幼儿园来分享。雅如说:“春天还有小兔子,我家就有一只。”钱言晞也说:“我家也有。”那天晚上,雅如的妈妈问:“老师,学校里能养兔子吗?”于是,兔子成了班级的新朋友。
幼儿对兔子很感兴趣,每天餐后的自由时间,幼儿争着去观察兔子、给兔子喂食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兔子的模样,画好之后,他们还对自己的画进行了解释。可以看出,他们的表达十分生动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发现。
二、“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教师在劳力上劳心
劳力就是付出行动,劳心就是思考,劳心劳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在饲养活动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思考,努力提升自己。对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会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笔者认为孩子的口头语言,甚至肢体语言、照片、实物、图表等,只要他们在试图记录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只要有助于幼儿进行记录,又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内,那都是他们的表征方式。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去表征、去记录自己的发现。
手势、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也是幼儿交流的重要方式。小班幼儿以简单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为主要的表征方式。幼儿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对事物的细节和发展变化以及现象背后的原因产生探究的兴趣,对小动物产生共情,并且除了口头语言,还能够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例如:
小十一拿着一根干草给小布丁(兔子的名字),布丁前脚腾空,利用两只后脚站立起来。
“快看!兔子站起来啦!”佳念一边站起来大声喊,一边学着兔子的动作,“它是这样跳的。”她在边上开心地蹦蹦跳跳。蜜雅也高兴地站起来加入。
这时,布丁退回笼子中间,蜷缩成了一团。小十一放下干草,紧紧地抱着自己说:“它现在这样缩起来了。”
佳欣说:“布丁怎么了?它不喜欢我们吗?”
“我觉得它站累了。”蜜雅说,她回头看到我,又说:“我们去问老师吧!”她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小布丁会缩起来,不和我们玩呢?”
我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我们来做小兔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幼儿自然而然跟着一起念,还没等他们念完,我突然大声喊:“狼来啦!”
蜜雅马上又蹲下去,大喊:“啊!快躲起来。”
我又问她:“你刚刚感觉怎么样?你为什么蹲下去?”
蜜雅说:“我有点害怕。”
我提醒她:“你看,小布丁又缩成一团了。”
蜜雅把手放在嘴巴前面,轻声说:“嘘,我们要轻一点,小布丁会害怕的。”
观察是了解和支持幼儿的基础。一开始笔者充当了一个“观察者”。幼儿正在观察兔子,并且用动作模仿兔子,用语言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看到兔子缩成一团,他们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希望能够和兔子愉快地互动,并且会有自己的推测。意见不统一时,他们来寻求笔者的帮助。
情景体验,丰富表征经验。对幼儿的疑惑,虽然笔者很担心兔子会被小朋友吓到,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用一个小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突然声音很大会让我们害怕,会大声尖叫,会蹲下来或者躲起来。通过让小朋友自己去观察体验,总结兔子蜷缩在一起的原因。体验恐惧之后再引导幼儿自己说一说感受,于是小朋友通过讨论和表达小兔子也是这样,它很胆小,当小朋友们声音很大时,小兔子会想要躲起来,压低自己的身体,蜷缩在一起,这是动物保护自己的本能。从而让大家认识到大喊大叫的行为是不合适的,让幼儿学会共情。
那么养兔子需要注意什么呢?大家讨论了养兔子的注意事项,笔者帮助幼儿做了记录。
雅如:(它还小)不能吃胡萝卜,可以吃三叶草和提摩西草。
子依:不能直接摸它,只能戴好手套。
雅如:不要碰笼子,要是碰笼子会咬手。不能打开。
梓麟:不能打开(门),不然它会逃出来沐晨:兔子不能吃湿的蔬菜,不然会拉肚子。
蜜雅:不能大喊大叫,兔子会害怕。
小十一:兔子要喝水桶里小朋友喝的水。
这样,笔者根据幼儿的“指挥”一一记录下大家想到的养兔子需要注意的事情。每一个注意点,都是幼儿和兔子真实经历过,通过探索、观察到而得到的。
分享交流是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并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的有效途径。将几个孩子得到的照顾兔子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从而制订班级公约,也促进了更多幼儿在间接学习中实现发展。
有一次,我在给兔子喂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我被布丁咬了一口。我说:“哎呀,我被它咬了一口。”幼儿纷纷围过来。
蜜雅说:“老师,你需要去医院吗?”
我说:“不需要去医院,因为没有破皮,但是有点疼。”
蜜雅又问:“要是破皮了就需要去医院吗?”
亦辰说:“是的,还要打针。”
我说:“不仅要打针,还要打三次。”
涵涵说:“我都不敢给布丁喂吃的了。”
蜜雅说:“那布丁饿了怎么办?”
亦辰说:“我有办法了。”他走进教室,过了一会,从娃娃家拿来一副手套。“戴上手套,兔子就咬不到我了。”
幼儿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后来,他们在给兔子喂食时,都会自觉戴上手套。甚至有别的班的老师或者小朋友来看兔子时,他们也能自发去提醒对方戴好手套再喂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43.pd原版全文
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和家长沟通过后,垂耳兔柚子也来到了学校,这方便幼儿继续探索更多兔子的秘密。
同时,幼儿园开展了“可爱的小兔子”活动。小朋友们这才知道,原来兔子有许多品种:布丁是中华田园兔,耳朵是竖起来的;柚子是荷兰垂耳兔,耳朵会垂下去。兔子不都像布丁那样是红眼晴,比如柚子的眼睛就是黑色的。同时,兔子的颜色也丰富多彩,如黑色、灰色、黄色等。
就这样,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经验得到了提升,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的条件——获得家长的认同
饲养活动需要许多工具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把孩子与兔子的互动过程发给家长,通过取名活动、觅食活动等,家长也和幼儿一起学习与兔子有关的知识,感受幼儿在活动中的成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在幼儿园需要的时候,家长也非常配合。
一个周五,幼儿聊到明天不用上学。佑佑说:“我们放学的时候小布丁饿了怎么办?”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周六周日,兔子该怎么办?小朋友们讨论的过程中,想出了各种办法,多多说:“我们多给它带一点吃的,让门卫叔叔帮忙。”涵涵说:
“周六周日我们送给兔子吃。轮流来幼儿园照顾兔子。”佑佑说:“那能不能把小布丁带回家呢?”
小朋友们都同意,于是,教师请小朋友发动家长来认领兔子,得到了积极响应。而家长在了解布丁的食量之后,自发带来了更多鲜草、莴苣叶、兔粮等。
小朋友们在饲养过程中很快发现了新问题:柚子的脚太小了,经常会掉到笼子下面去。仔细一看,原来布丁也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它大一点,也更灵活,所以不容易发现。佳欣说:“兔子的脚站在笼子上会不会疼?”蜜雅说:“滑下去肯定会很疼。就跟崴到脚一样。”师幼查阅资料之后发现,原来,兔子的脚适合草地,长时间站在笼子上,脚容易生病,甚至可能会危及它的生命。该怎么保护兔子的脚呢?笔者意识到这是锻炼幼儿思考和探索兔子秘密的好时机,于是,就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来保护兔子的脚,并记录下来。
一开始,幼儿找到一块硬纸板给兔子垫脚但是很快,布丁就开始撕咬纸板,把碎屑弄得到处都是。
有家里养仓鼠的孩子带来一块干草编成的草垫,布丁不停地在垫子上跳上跳下,还时不时地站起来,佳欣画了一只跳跃的兔子,说:“布丁有了新垫子,开心地跳起来了。”幼儿的表达十分生动,也反映了她们对小兔子的喜爱和对兔子的仔细观察。
可是,尽管我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第二天,小朋友们发现,草垫已经被布丁咬成了一堆干草。原来兔子属于啮齿类动物,他们的门牙会一直不停地长,所以它们不饿的时候也需要啃东西来把牙齿磨短,不然就不能正常吃东西。于是,兔子又有了用来磨牙的小树枝和小木块。笔者引导幼儿思考:“原来养兔子需要这么多工具。那么,到底什么工具才能帮助我们保护兔子的脚呢?”
程程从建构区拿来一块大木板,说:“可以给布丁一块这个吗?”幼儿欣然同意,并且把木板放进了兔笼子。
兔子的脚不会再受伤了,但是第二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布丁会在木板上大小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又保护兔子的脚不受伤,又让它保持干净卫生呢?
樱桃说:“我们家的小灯笼(道奇兔)有厕所。”
教师询问了樱桃的妈妈,她说她们家的兔子是在宠物店买的,当时笼子里就有配套的兔子厕所,兔子自己会上厕所。她还带来了兔子的厕所。
可是,有了厕所,布丁还是把排泄物弄到木板上。对此,幼儿展开讨论。蜜雅说:“我们需要教教它。”樱桃说:“我回去再问问妈妈。”雅如说:“我让妈妈问问卖兔子的人。”亦辰说:“老师,你能帮我们百度一下吗?”于是,笔者打开手机,和幼儿一起查看资料。通过视频发现:原来兔子喜欢在同一个地方大小便,只要把笼子和木板清理干净,在厕所里放一点排泄物,过一段时间,兔子就会学会自己上厕所。
笔者帮助幼儿打开笼子,把木板和兔子厕所都拿出来,幼儿从美工区找来废旧牙刷,认真地洗刷干净,晾干,把木板放进笼子,最后,再在厕所里放上一点排泄物。半个月后,布丁学会了去它的厕所大小便。
又过了半个月,有一天早上,幼儿来到学校,发现布丁把它的厕所弄翻了。对此,幼儿又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佳欣说:“布丁的厕所太小了,你看它踩在上面有两只脚都腾空了。”蜜雅说:“布丁长大了。它以前和厕所一样大。”沐晨用手比划着说:“不是,一开始它只有这么一点点大。”
在家委的帮助下,又给布丁换了一个大的厕所。这既保护了兔子的脚,又保持了干净和卫生。在饲养过程中,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也能热心地帮助幼儿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可以说,家长的支持是幼儿园饲养兔子的保障。
饲养小动物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这些小动物给饲养区带来了生气,也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兔子为什么会缩成一团?”“兔子什么样?”“兔子厕所为什么会打翻?”他们在不断发现、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科学知识,了解了兔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喂养方式等。
四、结论
在兔子养殖课程中,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更强了,如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能自主地通过收集材料、互相探讨、询问他人等途径解决疑问。幼儿培养了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J].中华活页文选(教 师),2008(4):4-5.
[2]周静微.如何发挥“教学做合一”在小班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60) :190.
[3]周静微.浅谈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运用[J].幸福生活指南,2020(41):64.
[4]姚蓝.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班自主种植活动的初探究——记一次种植萝卜的探究活动[J].幼儿100(教师版),2021(3):23-27.
[5]葛瑜双.“教学做合一”在幼教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254-25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4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