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班本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作者: 田瑜厉

摘要:“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客观条件为现实背景,以儿童现实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以幼儿园教师为实施主体而构建的课程体系。班本课程旨在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其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表达情感,并通过同伴互助、师幼互动、亲子协作等开放式学习路径,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在“柚见美好”课程设置与解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开启了班本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之旅。

关键词:儿童本位  班本特色课程  建构与实施

自夸美纽斯时代起,儿童本位的现代教育观便已初露端倪。在卢梭“发现儿童”思想的奠基之上,杜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历经岁月沉淀与发展,这一理念已然成为现代儿童教育所秉持的基本立场。所谓儿童本位,即对儿童的认知与理解需扎根于儿童自身,将儿童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以儿童的特质与需求为教育的起点,同时以儿童的成长与进步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其根本宗旨在于推动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基于儿童兴趣,构建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依托园本课程衍生而来,严格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水平,紧密追随幼儿的视角及兴趣所在,全面且真实地呈现了教师与儿童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互动全貌。虞永平教授说: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适宜性”。

秋收之际,幼儿园边上的柚子树已悄悄地结出了果实。在一天的饭后散步中,树上金黄色的的柚子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源于幼儿生活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柚子,成为本班班本课程的活动切入点。经师幼共同研讨,主题活动从“柚”知、“柚”趣、“柚”乐三大板块出发,从认识到探索再到制作,一步一步深入探究。

二、立足儿童视角,推动课程实施

(一)结合幼儿学习经验,确定课程实施内容

(1)“柚”知——集体教学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依据幼儿对柚子的兴趣焦点,融合五大领域知识,精心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以全面涵盖幼儿发展的各个维度。例如,在健康领域,引导幼儿了解柚子的营养成分及食用对身体的益处,培养健康饮食意识;在语言领域,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与柚子的有趣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社会领域,组织幼儿进行柚子分享活动,增进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在科学领域,带领幼儿观察柚子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探究柚子的生长过程等科学奥秘;在艺术领域,引导幼儿用柚子皮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激发艺术创造力。在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下,幼儿对柚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兴趣。

(2)“柚”趣——户外运动、区域游戏:在户外活动中巧妙融入柚子的情境元素,开展情境化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如在攀爬区的较高位置粘贴柚子图片,引导幼儿扮演小猴子的角色,构建“猴子摘柚子”的游戏场景;在平衡区借助平衡木、踩高跷等器材,设置“运柚子”的情境游戏环节。

同时,随着幼儿对柚子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区域内的各类游戏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阅读区新增了与柚子相关的绘本及其他图书资源;角色区中,幼儿自发组织起“水果店”的角色游戏活动。在美术区域,幼儿开展了柚子绘画创作以及用黏土制作柚子的活动,并将完成的作品投放至“水果店”进行售卖。以柚子为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机串联,还为幼儿提供了探讨、交流与反思的有效平台。

(3)“柚”乐——制作蜂蜜柚子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联系到了生活经验,提出用柚子做一做生活中的蜂蜜柚子茶。在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下,幼儿开始制作蜂蜜柚子茶。清洗、削皮、熬制、装瓶,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亲身感受美食的魅力。

(二)分剖析幼儿的学习模式,拓展课程具体实施

幼儿获取不同领域经验的方式存在差异,教师需在剖析幼儿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的课程实施形式。例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小组活动,在区域游戏中设置角色体验活动、探究活动等。亲子活动同样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唯有家园协同合作,幼儿园教育方能取得成功。

三、顺应儿童发展需求,持续推进课程深化

在班本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要始终以儿童为核心,紧密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引导幼儿直接从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通过营造自由、主动、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此举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契合其天性发展,助力幼儿快乐成长,使班本课程更加贴合幼儿特质。

陈鹤琴先生倡导幼儿园课程实施环节应秉持“预先规划,适时调整”的原则。在课程具体推进过程中,需紧密追随幼儿实际需求,并依据《指南》所描绘的发展脉络,确保课程能够真正契合幼儿成长。在制作蜂蜜柚子茶后,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柚子茶这么难喝?”于是,我们调整了课程内容,和孩子们共同探究柚子茶难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孩子们认识到了柚子皮是微苦的,也不断寻求增加蜂蜜、减少柚子皮等方法让柚子茶变好喝。课程的动态调整做到了从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兴趣出发,让孩子对柚子有了新的认识。

结语: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教师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善于从季节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所在之处着手,将课程与生活紧密融合。如此一来,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发现与持续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进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04(5):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陈鹤琴.活教育——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