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励性评价”点亮高中德育之路
作者: 吴崇青亚里士多德曾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这种“适当”的把握至关重要。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寻找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新班级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我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例如,高一10班在分班前出版了一本诗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如小婷的演讲朗读、小晴的语文功底、小冬和小玲的好字、小柔的古筝等。这种对每个学生特点的肯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学生们拿着诗集找老师签名,让老师见证他们的努力与拼搏,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效果显著。
二、“融入真感情”进行激励性评价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评价必不可少,但简单的“好”“很棒”等评价往往不够真诚。在高考前一个月,学生可能会感到疲倦,此时班主任可以偷偷给每个同学准备个性化的书签留言,如“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全力以赴,顶峰相见”等。这种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用群体力量”进行激励性评价
除了语言上的直白激励,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群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给学生投以充满希望的眼神、给予赞许的点头、报以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抱一抱学生等,这些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与学生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四、“用科任老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除了班主任的激励性评价,还可以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采用导师制的形式,让每个老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例如,给每个学生一张提问表,鼓励他们与导师或其他老师进行生活、学习、思想上的交流。只要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就可以盖一个章,加分到表现分中。科任老师利用晚修时间,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辅导。这种无缝隙的合作,为迷茫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宽容、赏识、激励的教育艺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心用情浇灌学生成长,才能使教育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