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皮肤紫癜如何应对
作者: 王珂
青少年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感染、药物等诱因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导致皮肤紫癜。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皮肤紫癜可能伴随肾脏、关节等多部位受累,影响学业和生活质量。因此,深入了解青少年皮肤紫癜的病因、表现及防治策略,对保障青少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皮肤紫癜
皮肤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皮肤和/或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皮肤紫癜分为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炎性紫癜等。其中,过敏性紫癜较多见,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其发病机制常与免疫反应异常、感染(如链球菌、病毒)、药物(如抗生素)或食物过敏有关。
皮肤紫癜的病因复杂,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例如:过敏性紫癜常由感染、药物、食物等诱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自身免疫性破坏血小板引起;血管炎性紫癜多与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相关;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也会引发皮肤紫癜;如果父母存在紫癜病史,有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
皮肤紫癜的表现
皮肤紫癜的典型表现是皮下出血,一般直径<2mm称为瘀点,直径为3~5mm称为紫癜,直径>10mm称为瘀斑,通常呈红色或紫红色,按压不褪色。紫癜常对称分布于四肢、躯干,呈散在或群集,大小不等。有时还会出现在黏膜处,如口腔内、眼结膜等部位。青少年患者因活动量较大,紫癜部位易因摩擦而加重,需特别注意皮肤保护。
除了皮肤紫癜,不同类型紫癜的伴随症状各不相同。例如:过敏性紫癜常伴有蛋白尿、关节痛、腹痛等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齿龈出血、月经量过多等情况;血管炎性紫癜可有累及肾脏和神经系统,导致出现血尿、蛋白尿,以及头痛、抽搐等症状。
皮肤紫癜需要与一些疾病相鉴别,如血管瘤、皮肤血管炎、血液病等。此外,一些生理性的皮肤出血,如拔罐、抓痕等,也要与紫癜相区分。
皮肤紫癜的诊断
1.皮肤表现
诊断皮肤紫癜,首先要观察皮疹的特点。典型的紫癜表现加上详细的病史采集,如发病诱因、伴随症状等,通常可以初步诊断。但单纯依靠皮肤表现,难以确定具体的紫癜类型。
2.实验室检查
要进一步明确皮肤紫癜的类型,实验室检查必不可少。例如:血常规可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检查可筛查凝血异常;自身抗体检测可发现免疫异常;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血管炎改变。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诊断准确性。
3.诊断标准不同
目前,不同类型的皮肤紫癜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如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皮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包括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除外继发性病因等。
皮肤紫癜的治疗
1.找出病因是关键
治疗皮肤紫癜,首先要找到病因,再予以控制。例如:过敏性紫癜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治疗原发病;血管性紫癜要控制感染、自身免疫反应。
2.对症治疗有方法
针对皮肤紫癜的不同表现,可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例如:皮疹严重、广泛者,可遵医嘱外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出血倾向明显且血小板减少者,可在正规医院输注血小板或遵医嘱使用止血药;伴发关节痛、腹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解痉药物等。
3.新疗法带来希望
随着临床对皮肤紫癜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治疗方法逐渐涌现。例如:针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等新药疗效显著;针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性紫癜,补体C5a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初显成效。这些新疗法为紫癜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皮肤紫癜的预后
1.过敏性紫癜多能自愈
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预后良好,可在数周内自行缓解,但少数患者可迁延数月。一般认为,发病年龄小、病程短、累及器官少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肾损害等,这是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急慢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儿童多为急性,通常在6个月内缓解;成人多为慢性,病程可长达数年。儿童预后优于成人,女性优于男性。慢性难治性患者预后欠佳,需要长期随访。
3.血管炎性紫癜预后差异大
血管炎性紫癜的预后与血管炎类型、器官受累程度等密切相关。例如: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不足50%;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能完全治愈,但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
预防胜于治疗
1.避免诱因
很多皮肤紫癜存在明确诱因,如感染、药物、食物等。因此,预防紫癜的首要措施是避免这些诱因,如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慎用可疑药物,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
2.早诊断、早治疗
一旦发现皮肤出现紫癜样表现,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3.加强健康教育
预防皮肤紫癜,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组织科普讲座,邀请医院的专业人士讲解皮肤紫癜的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对该疾病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和行为。此外,社区也可以组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公众对皮肤紫癜的了解,提高疾病防控意识。
结语
皮肤紫癜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免疫异常、出血机制紊乱,需要引起重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能通过颜色、质地等变化反映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预示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提高警惕,关注皮肤健康,当出现紫癜时,不要惊慌,更不要视而不见,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