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性早熟

作者: 张乐 刘莎莎 段小龙

警惕儿童性早熟0

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外部的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等。性早熟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轨迹,还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介绍性早熟的定义、危害、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儿童在未达到正常青春期发育年龄前,过早地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现象。性早熟在男孩女孩中出现的时间点和情况有差异。对于女孩而言,性早熟通常被定义为在7.5岁之前出现了乳房发育、阴毛生长、腋毛出现、身高增长速度加快以及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等第二性征;而对于男孩,则通常是在9岁之前出现睾丸增大、阴茎增长增粗、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胡须和腋毛生长等男性第二性征。这些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儿童的性腺轴已经开始启动,导致他们比同龄人更早进入青春期。根据病因不同,性早熟在临床中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种。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的,而外周性性早熟则是由垂体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或性腺提前分泌性激素导致的。

儿童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发生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在身体发育方面,性激素的过早分泌会导致儿童骨骺线提前闭合,缩短他们的身高生长周期,从而影响成年后的终身高。此外,性早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内分泌疾病。对于男孩来说,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成年后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甚至逐渐女性化;同时,性早熟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导致不育。对于女孩来说,没有及时治疗的性早熟可能导致成年后更易患内分泌疾病,如子宫癌、子宫内膜癌等。

除了身体影响外,在心理方面,性早熟的儿童可能会因为外表和体型的不同而感到自卑、胆怯,学习兴趣和成绩下降,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长久的影响。

儿童性早熟的原因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在儿童期曾出现性早熟,其子女发生性早熟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在性早熟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因素:摄入过多高营养、高热量、高油脂的食品,可能导致儿童体重超标或肥胖,而肥胖是性早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食用含有性激素的食品(如某些动物内脏、激素饲养的肉类)或接触含有性激素的化妆品,也可能诱发性早熟。

环境激素: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雌激素,如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BPA)和塑化剂等,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这些物质可通过食物、空气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生活方式: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物钟,进而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此外,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肥胖等,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平衡,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性早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部肿瘤、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如何诊断儿童性早熟

既往病史: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儿童的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以了解是否存在性早熟的相关危险因素。

现场体格检查:医生会采集身高、体重等基础数据,同时观察儿童的乳房、阴毛、腋毛等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性早熟。女孩的初潮年龄、男孩的睾丸增大(≥4 ml)等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激素水平测定:根据儿童情况,进行血清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测定、雌二醇和睾酮测定等,可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性早熟及确定性早熟的类型。

骨龄测定:通过X线检查手腕和手掌的骨骼发育情况,以判断儿童的骨龄是否超前。性早熟患者的骨龄通常比实际年龄提前2年或以上。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性腺和肾上腺等器官的发育情况,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性早熟。例如,盆腔超声检查可评估女孩的子宫和卵巢情况;脑部MRI可用于评估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如何治疗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发育状况以及家长的意愿等因素,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目前治疗性早熟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延缓性发育进程,适用于快速进展型性早熟患儿,可减缓骨骼成熟速度,改善成年身高。对于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的患儿,还需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患儿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

2.心理治疗

性早熟患儿因与同龄人存在生理差异,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或自卑。心理治疗在性早熟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为患儿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治疗过程,缓解因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帮助患儿表达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身体的变化,增强自信心。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他们调整思维方式,纠正消极认知,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长教育:家长应学习关于性早熟的科学知识,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避免因误解而给儿童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家长应与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儿童的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家庭环境。

学校支持:学校老师应讲授青春期生长发育知识以及性早熟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性早熟患儿的特殊需求,减少歧视和误解,为患儿创造一个友好的学习环境;组织性早熟患儿参加同伴支持小组,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获得共鸣和支持,减轻孤立感。

3.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性早熟患儿的康复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膳食: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豆类)、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儿童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甜点和含糖饮料,以防止肥胖,因为肥胖会加剧性早熟的症状。儿童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含有激素的食品,如某些动物内脏、未经有机认证的肉类和乳制品。选择天然、无添加的食品,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放热食或饮料,以减少环境激素的摄入。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儿童每晚有8~10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特别是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家长应创建一个放松的睡前环境,如阅读、听轻音乐,至少在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以维持生物钟的稳定。

选择合适的运动:家长应鼓励儿童参加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控制体重。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以增加社交互动和趣味性。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虽然运动有益,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激素失衡。因此,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兴趣进行调整。

4.随访观察

对于部分性早熟患儿,如果病情进展缓慢或无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的情况,也可以考虑采取随访观察的方式。定期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激素水平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积极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性早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情况,需要从饮食干预、生活用品、发育监测、药物干预等多方面来制订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家长需要在生活中多关注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发育情况,积极参与到儿童的治疗中来。在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家长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定期做好复查、督促运动等细节工作,和医生携手共同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