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发育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路径

作者: 黄妮娜

理解青少年不同阶段的神经发育特点以及随之产生的心理需求,并适时提供恰当的支持,对于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提升心理韧性至关重要。本文从神经发育视角,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路径。

小学阶段(6~12岁)

1.神经发育特征

小学阶段,前额叶皮层开始髓鞘化,边缘系统处于优势地位。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这个阶段的杏仁核对威胁的敏感度是成人的2倍,这是小学生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2.核心支持策略

稳固家庭基础:维持稳定作息与规则,提供规律性的高质量专属陪伴,并以温和坚定态度执行清晰界限,建立安全依恋与掌控感。

培育学校归属:教师与家长采用建设性反馈,培养成长型思维;营造班级包容互助氛围,反对欺凌;促进师生积极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与接纳。

初中阶段(12~15岁)

1.神经发育特征

青春期,大脑经历剧烈变化。与奖赏、动机相关的多巴胺系统活动增强,使得青少年对新颖、刺激和同伴认可的渴望显著提升。负责模仿学习和理解他人意图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也处于活跃发展期,促使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自我和世界。与此同时,情绪波动可能更为明显。

2.核心支持策略

促进健康同伴关系:支持孩子参与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引导讨论友谊本质、同伴压力应对和冲突解决,建立尊重支持性友谊。

鼓励安全自我探索:在可承受范围内,允许孩子于特定领域进行尝试决策,积累经验并提升判断力。

高中阶段(15~18岁)

1.神经发育特征

高中阶段,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开始快速发育。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决策中心”,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它负责控制冲动、规划未来和理解复杂的社会情境。

2.核心支持策略

阶梯式赋权:依据成熟度,逐步扩大自主决策范围,提供实践机会发展自主性。

搭建成就阶梯:将大目标分解为可达成的小任务,重视努力过程与策略改进,设置适度挑战。及时肯定进步,累积成功体验以增强胜任感。

大学阶段(18~22岁)

1.神经发育特征

默认模式网络成熟,自传体记忆系统开始整合人生叙事。血清素转运体基因表达趋于稳定,情绪调节进入新阶段。

2.核心支持策略

深化自我整合:鼓励通过反思、叙事梳理经历、价值观与优势,形成清晰自我认知与未来方向。引导接纳自我的动态性、多元性与成长中的不完美。

拓展价值实现:积极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利他活动,在服务中理解社会需求、定位个人能力、体验价值感并建构价值体系。探索学术、创新、文化、公益等多元价值实现路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