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创新探索

作者: 蹇常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主题式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英语学科视角下的品德教育融合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语言能力目标设计品德渗透点。以“Friendship and Care”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夏洛的网》英文原著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深入理解友谊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以“How to be atrue friend”为主题的英文讨论会,鼓励他们用英语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亲身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友谊价值的认识。

在“Honesty and Trust”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间接引语语法教学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如让学生用间接引语转述“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等名言。此外,还可以设计“拾钱包”等道德情境模拟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道德判断水平。

主题式教学营造真实语言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单元为例,首先通过TED 演讲训练听力理解,提取Reduce、Recycle 等环保词汇,随后组织“Shouldplastic bags be banned ?”英文辩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表达观点,最后分享中西方实行的环保政策,如中国的垃圾分类与欧盟限塑令,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提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利用主题式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主题式教学法强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为品德塑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文学作品等。以“环保与责任”主题教学为例,教师播放BBC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用英语讨论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同时,引入《寂静的春天》英文节选,组织学生用英语撰写环保倡议书。

通过多模态英语素材,学生不仅掌握了与环保有关的主题词汇,还能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融合式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生态责任意识,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

以品德塑造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主题式教学中,评价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考核,更是对品德发展的关注。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品德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比如,在小组项目中,既评估学生的口语流畅度,也观察其团队合作表现;通过撰写反思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What did I learn abouthonesty today ?”等反思内容。这种评价方式既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又能有效促进价值观内化。

初中英语主题式教学法的创新实践,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当学生用英语探讨全球议题或在跨文化角色扮演中换位思考时,他们不仅在提升语言能力,更在建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道德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有效路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