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如何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
作者: 王旸
厌学是小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效。在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必须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和改善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需要家校双方携手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家校协同育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价值
1.激活“乐学”心理
家庭与学校协同干预,对学生厌学心理进行科学疏导,是逐步培养其“乐学”心理意识的关键。当学生以“乐学”、主动学的状态参与到日常学习中,积极进行知识探索,其学习行为将更具内驱力。这种主体性的投入,能有效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乐学”心理不仅能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抗拒情绪,更能在其成长关键期为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这种积极情绪还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使其在面对更高阶的知识挑战时,保有足够的热情与信心。
2.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基于目前的教学改革需求,教师需要构建以生为本、高效的新型课堂。这种课堂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同时,学生要在家里完成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就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引导孩子主动完成作业。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科学衔接。
家校协同育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家庭:优化教养方式,奠定协同基础
科学准备,增强自信:家长应协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物质与心理),这能有效提升其在学习中的适应力与自信心。作为孩子生活的陪伴者与思想引领者,家长不仅要为其准备必需的学习用品,更需在心理层面给予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积极学习的意愿。
客观评价,正向激励:家长需警惕过度溺爱或“望子成龙”带来的评价偏差,如盲目乐观、过高期望、唯分数论,这些非客观评价极易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在家庭辅导中,家长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多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有效缓解其厌学心理。
培养勤勉,榜样示范:勤奋品质的培养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在学习与生活中共同塑造。家长可通过有效陪伴发挥示范作用,如在孩子学习时专注阅读,或共同进行预习、复习、问答互动。这种陪伴不仅能强化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孩子的勤奋意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是减少厌学情绪的有效干预方式。
2.学校:构建支持系统,激发内生动力
唤醒自信,积极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力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信心。善用积极、具体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思考很有见地”“你的积极参与让课堂更精彩”,以此强化学生的正向学习体验,减少其挫败感和厌学心理。
尊重差异,耐心引导:学生因个体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均有差异,教师需全面了解、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个体差异与独特思维。例如: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时,教师应保持充足的耐心与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减少其厌学情绪。
趣味导学,优化体验:为解决厌学问题,学校活动与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兴趣、性格与需求。运用趣味性方法,如游戏化学习、情境模拟、项目探究来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多元互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实践、探究知识,感受学习乐趣,并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逐步消减厌学心理,提升主观能动性。
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教师需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认可。可以结合学科特色,组织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成果展、故事分享会、学科竞赛、朗诵会、音乐会等,为学生打造可以展示其进步、特长与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认识了自身优势,还满足了表现欲、获得了成就感,学习信心自然提升,厌学情绪随之减弱。
3.家校协同机制:双向互动赋能,共育乐学之花
信息互通,精准施策: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渠道,如定期家长会、家访、线上平台,确保双方及时、全面地共享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状态、情绪变化及遇到的困难。基于互通信息,家校能更精准地分析厌学根源,协同制订个性化的干预与支持方案。
理念共育,形成合力: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指导责任,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知识及有效的沟通、引导方法;帮助家长理解“乐学”的重要性,掌握家庭辅导技巧,与学校在育人理念和行动上达成高度一致。
活动共建,深化体验:设计与实施需要家校共同参与的育人活动。例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察、担任课外活动辅导员、共同策划主题班会或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体验、社区服务)。在共建活动中,家长能更直观地理解学校教育,学生则在亲密的亲子、师生互动中深化学习体验,感受来自家校的双重关爱与支持,有效强化“乐学”情感。
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充分挖掘并整合家校资源。比如,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课程和场地;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生活经验和实践机会。双方资源互补,共同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元、充满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厌学情绪。
小结
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需要家校携手,通过坚持不懈、不断改进,为孩子们打造全新的课堂及家庭教育环境。只有真正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实现有效学习、快乐学习,才能使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