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美术鉴赏教学
作者: 魏志国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审美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形成的重要时期,需对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美术鉴赏教学,以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
1.敏锐的审美感知
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和对世界认知的日益加深,高中生开始展现出对美术作品细腻感知与欣赏的能力。同时,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也趋于稳定,这促使他们的审美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审美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视觉享受,而是更加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价值,他们开始尝试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挖掘其中的深层艺术含义。
2.真挚强烈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与审美认识不同,它根植于日常情感之中,是对客观事物产生的特定情感共鸣和反应。高中生的审美情感真挚而强烈,他们会对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产生强烈共鸣,迅速捕捉到作品中的美感,并沉浸在美感带来的体验中。这种强烈的审美情感不仅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还促使他们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高中生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也会对某些作品表现出明显的排斥,这种情感反应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可通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适合高中生的美术作品,如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再配以细致的讲解,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鉴赏,可以亲自感受这些经典之作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博物馆、民俗馆等文化场所,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提升其艺术鉴赏水平。
2.东西方美术对比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可通过东西方美术对比鉴赏,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艺术表达,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从艺术特征、风格、用料、构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例如:选取古希腊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造型、线条、空间处理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东西方传统建筑,如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垂直空间与东方园林的水平延展,理解东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诠释。这种开放、包容的鉴赏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文化视角,进一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智慧。
3.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高中美术课程的核心特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助力其构建正确审美观体系,为之后的艺术学习打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