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砖合作”,如何彰显“南方力量”
作者: 徐飞彪当地时间7月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本次会晤以“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为主题,在各方努力下,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签署发布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里约热内卢宣言》《金砖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和《金砖国家领导人气候资金框架宣言》等重要文件。
总体看,这次“大金砖”会晤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在全球治理体系分崩离析、单边保护主义肆虐的当下,金砖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性组织,及时发出了公平正义之声,重申了金砖各国在捍卫多边主义、改革国际秩序的严正立场,并在气候变化、卫生、人工智能治理、多边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进展,为金砖的下一步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全球治理正处在加速崩塌的危险期,金砖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全球关税战愈演愈烈,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经济风雨飘摇,全球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全面削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大金砖”充满期待。而“大金砖”经数次扩员后,现在已发展为拥有11个金砖成员国、10个金砖伙伴国的强大阵营,有责任也有实力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全球由乱转治中做出更大贡献。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会晤的讲话中所指出,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应当坚持独立自主,展现责任担当,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方面拿出更大作为,努力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首先,要举好全球南方大旗,进一步统一思想。近年来,金砖不断扩员转型,在身份上完成了华丽变身,由新兴发展中大国合作平台转变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性组织;在使命上,金砖也相应有了更大抱负和更高定位,由过去的联合自强升级为替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言发声,为捍卫、完善全球秩序发力。这一点可从2024年的俄罗斯喀山领导人会晤和今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领导人会晤的精神中得到印证。但不可否认,金砖内部对新身份、新使命的认知仍有偏差,因此,金砖有必要明确共识,强化金砖的“南方”本色,夯实金砖合作的政治基础。
其次,要提升历史自觉和战略自主,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当前百年变局加速加深,其中最根本的变量是全球南方的历史性崛起,逐渐打破近数百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世界“中心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边缘国家”的格局。金砖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是推动这种历史变局、促进全球多极化、创建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主力军。
不过,金砖日益壮大,也招致外部力量的有意打压。尤其特朗普再度上台后,美国史无前例地将打压金砖意图和行动公开化,不仅多次威胁对金砖国家征收高关税,而且极力拉拢和施压一些国家,力图阻止其“继续与金砖国家为伍”。对此,金砖内部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及时敲响警钟,防范外部分化和内部离心行为,同时加大团结互助机制建设,提升金砖战略自主能力。
最后,要加大战略投入,发挥金砖优势,尽快拿出合作成果。金砖国家在市场、资源、产业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应当积极引领发展合作,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力,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新空间。从近两年的金砖领导人会晤来看,“大金砖”已然确立了合作原则、架构和努力方向,但至今,“看得见”的合作成果仍未落地。对此,金砖内部要有高度的紧迫感。一方面,金砖要加大战略合作,在多边治理、政治安全等方面,聚力推出金砖方案,分领域循序打造全球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务实合作,在金融、能源、粮食、扶贫等优势领域形成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虽然已经落幕,但“大金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且未来可期。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国家暨G20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