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

作者: 阿兹猫

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0
圣岛的东、西、北三面都是峭壁,在沙湾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边缘,两山之间是一条长2.4公里的冲刷而成的狭窄河谷,圣岛的首府詹姆斯港便坐落于此。

第三阶段

英国属地上的法国往事

圣赫勒拿岛距非洲西海岸约2000公里,由于位置偏僻,直到1502年5月21日才被一位葡萄牙航家卡斯特利亚发现。因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历中,那天刚好是“圣赫勒拿日”,便将这个岛称为圣赫勒拿岛。1588年英国航海家加文迪希船长的环球航行返回英国时到达该岛,之后它便成为欧洲与东印度群岛海上航线的停靠港。1659年,圣岛归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有。

离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后,又是连续5天的海上航行,我在船上继续观鸟、处理图片和听讲座。气温越来越高,渐渐地,白尾热带鸟、雪燕鸥、乌燕鸥等热带海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视野中。5天后,前方露出一片岛屿——大名鼎鼎的圣赫勒拿岛(St.Helena)到了。圣岛的欢迎仪式是一群不断跃出海面的热带点斑原海豚,还有围着船上下飞舞的蓝脸鲣鸟。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海豚就生活在岛屿周边,每天都可以见到。

从地质学角度看,圣赫勒拿岛其实是一座露出海面的巨大火山锥,4000多米的山岭从海底拔地而起,屹立在大西洋之上。岛上的最高点是海拔823米的戴安娜峰(Diana's Peak),岛的东、西、北三面都是垂直的峭壁,诸山在沙湾(Sandy Bay)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边缘,两山之间是一条长2.4公里的冲刷而成的狭窄河谷,圣赫勒拿岛的首府詹姆斯港便坐落于此。

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1
标题

孤岛上的终老之地

这座大西洋上的孤岛原本默默无闻,直到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至此,成为他最后的归宿地。1815年6月,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因滑铁卢的惨败而被迫退位,获胜的反法联盟为防止其东山再起,将他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在岛上住过的朗伍德(Longwood)别墅如今已经被改成了故居博物馆,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后来岛上建起了机场,来到这里就更方便了。

拿破仑故居被漂亮的花园环绕,穿过草坪进入室内,修葺一新的房间看起来整洁明亮,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前厅摆着一张长桌,那是拿破仑口述回忆录时用来铺地图用的,墙上挂着他和家人的画像。拿破仑于1821年5月逝去,他临终时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行军床是旧物,旁边摆放着一个他去世时的脸部模型。拜访拿破仑的终老之地,一窥影响历史走向的传奇人物的真实面貌,我不免感叹,那段孤苦的流放岁月对于这样一个伟人,该是何等煎熬!

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2
标题

拿破仑的墓地隐藏在茂密森林里,虽然仅仅是个衣冠冢——在拿破仑去世19年后,他的棺椁就被运回了巴黎,隆重地安放于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拿破仑衣冠冢位于山谷中,风景很美,据说这里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享用野餐的地方。然而,墓地旁原有的几棵柳树被作为纪念物移走了,重新栽种了高大的南洋杉,一旁飘扬着法兰西国旗。拿破仑故居和墓地,这两处历史遗产都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了法国。

华人记忆

圣赫勒拿岛还有一段中国游客格外感兴趣的内容——岛上的华人遗址。

19世纪初(1810—1818年),约600名广东人作为东印度公司的劳工,陆续抵达圣赫勒拿岛。他们在这里从事种田、栽花、放牧及港口建筑等工作,甚至拿破仑都有几个华人侍从。1836年大部分华工回国,最后留在岛上成家立业定居下来的大约30人。

岛上有一条“China Lane”(中国巷),还保留着当年华工修的引水渠遗址。我走进巷子,看见在一处老宅的墙上写着“协天公”,过去应该是关帝庙,不过200年后,仅留下了这几个汉字。当我敲开房门,屋子里的老妇人告诉我,当初她搬进去的时候,里面早已经空无一物。华人的血统在百年间因种族通婚融合,已经很难追溯了,传奇之岛又多了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

圣岛的“飞鸟与鱼”

邮轮在圣赫勒拿停留了3天,除了领略当地的人文历史和风光,还有我感兴趣的鸟类。圣赫勒拿岛的旗帜上面除了英国米字旗,右侧的岛徽上方立着一只鸟,下方是山脉、海洋和帆船。那只鸟便是圣岛的特有鸟种——圣岛沙鸻。与其他品种鸻相比,最大区别是它的腿特别长,因此被人们昵称为“Wirebird”(金属丝鸟)。虽然它们在岛上固定的活动区域比较容易见到,但却属于极危物种,被当地人严格保护。第一天下午我便在朗伍德小镇的卫星站附近发现了它们的身影,那里是圣岛沙鸻的繁殖地,后来两天我又拍到了包括幼鸟在内的几只鸟。

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3
标题

船方特别照顾观鸟爱好者,专门抽出一天下午安排大家乘坐冲锋舟,在岛附近海面拍摄斑腰叉尾海燕。这是一种飞行速度极快,体型很小的海鸟,在大船上很难拍摄。幸运的是驾驶我们这艘冲锋舟的探险队员丽兹拥有帆船驾照,驾驶小艇易如反掌,可以按照摄影师的要求不断调整船的方向,拍摄最佳光影下的斑腰叉尾海燕。其间,我们还拍到正在海中交配的海龟,返回大船的途中,又出现了一群糙齿海豚,围着我们的船游弋,多亏了它们的出现,我终于拍到了此行最满意的摄影作品—一群落日余晖下的逆光海豚。

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4
标题

岛上还有坐游船看海鸟和海豚的活动,我兴致勃勃地报了名。然而到了鸟岩附近,才发现岩壁上只留下众多空空的鸟巢,是的,繁殖季结束了,我不禁有些失望。好在热带点斑原海豚真的很多,它们喜欢追逐船只嬉戏,成群结队地跃出水面。这片海域还有鲸鲨,鲸鲨是一种性情温顺、体型巨大的鲨鱼,通常体长为10米左右,最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别看它是个大块头儿,却多以各种浮游生物、藻类和小型游泳动物为食,不过现在是季末了,看到鲸鲨的概率不高。然而参加第三天船游的客人很幸运,鲸鲨游到了船边,他们带着浮潜装备直接跳了下去和它一起在大海中游了起来。当天傍晚,鲸鲨还在大船旁边短暂地出现了,似乎在代表圣赫勒拿岛跟我们告别。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