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功能性训练融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探究

作者: 赵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009-04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旧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肌肉力量的培养,导致未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打破现有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限制,不断创新以及优化现有的教学方式,不但应该给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功能性训练活动,而且应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以及参与性,保障功能性训练更好地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断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一、功能性训练的概念与渗透意义

(一)概念

对功能性训练而言,其主要以强身健体为目标,不但可以使肌肉力量得到有效锻炼,也能有效增强运动的协调性以及安全性。此外,该训练活动包括蹲、跳以及推等一些活动形式。在具体开展功能性训练期间,需要各个关节相互配合、共同运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减小运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能有效提升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安全性。

(二)将功能性训练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

功能性训练有助于人们增强身体机能,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体育与健康课堂上也有着很多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丰富性,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其次,能够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锻炼时间以及空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水平;最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性。因为该训练本身属于康复训练的一种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多维度展开训练,在提升学生身体稳定性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其身体协调性以及肌肉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展现出来,也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将功能性训练融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功能性训练的重视不足

目前,一些教师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功能性训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没有积极地将其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这样不仅会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性,也很难将其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不利于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如果没有及时对该问题进行解决以及优化,那么不仅会对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会对学生日后的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设置的功能性训练活动较为单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叛逆心理,如果教师设置的训练活动较为单一,那么也很难调动学生的专注力以及参与性,严重的话也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具体设置功能性训练活动期间,会以自己的意愿为主,给学生设置单一性的训练活动,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基础能力,导致所设置的功能性训练活动并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体验感。如果没有及时对该问题进行解决以及处理,最终也会严重降低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效果,也不能发挥功能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肌肉力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后的良好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没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作为指引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对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开展功能性训练期间,并没有设置明确且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锻炼期间很难明确锻炼的意义以及作用,严重降低学生的参与性以及锻炼兴趣,也会导致活动杂乱无章,久而久之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效果,很难顺利实现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目标。

(四)缺乏对课堂点评工作的关注

课堂点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地位,其不但能够起到纠正学生错误的作用,也可以促使教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堂点评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所以在课堂上没有按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也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评,导致课堂点评缺乏全面性以及精准性。最终学生不但很难接受教师对自己的点评,也很难发挥点评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以及精神的作用。

三、将功能性训练融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功能性训练意识与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以及引导者,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直接关乎最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要想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更好地开展功能性训练活动,那么也应该重视不断增强教师的功能性训练意识与能力。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按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教师明确功能性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同时使教师明确功能性训练的要求与目标,为其后期更好地开展功能性训练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学校也应该制订完善、健全的教学制度体系,对积极开展功能性训练教学的教师提出表扬或者进行奖励,鼓励现有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功能性训练教学当中来。另一方面,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也应该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及时创新以及优化现有的教学思路与想法,从而保障功能性训练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及将其更好地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堂当中来,并将其教育价值以及意义最大化地展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二)保障功能性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以及丰富性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身的运动能力以及意识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想使功能性训练更好地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堂当中,并不断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水平,那么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发展,以学生的兴趣特征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设置丰富多彩的功能性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合理地选择训练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使所设置的功能性训练活动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班级所有同学都能主动地融人课堂活动当中来,保障训练活动开展的质量以及效果,也能使所有学生在训练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使学生顺利实现深度学习目标。此外,为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功能性训练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性,教师也应及时对训练形式与内容进行更新以及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功能性训练更好地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当中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身体素质以及肌肉力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03.pd原版全文

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科学合理地引入“折返跑”功能性训练活动。该项活动主要就是利用设置多种路线以及障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以及活动,这不但可以使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耐力以及运动速度,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应力以及协调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组合式功能性训练活动,像是在具体设置功能性训练活动期间,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为基础,将不同的训练动作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训练流程。例如,教师可以将俯卧撑以及原地纵跳等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在增强活动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其运动能力与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其设置一些包括下蹲、弓箭步或者推拉的训练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展上述活动,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肌肉力量,尽可能防止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使所有同学在活动当中都能有所收获。这样不但可以将功能性训练更好地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堂当中,更好地保障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水平,也能将其育人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提升教学活动开展质量以及效果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刻意识到功能性训练的意义以及对自身的影响,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功能性训练当中来。对此,教师应该深人分析以及研究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自标,同时也应该明确功能性训练的要求与目标,并深人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制订整体教学目标,保障目标的明确性以及科学性。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提供指引,也才能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四)课堂点评

点评也是课堂教学当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反思课堂上的不足之处,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在具体开展功能性训练活动期间,要想更好地发挥功能性训练的作用,那么首先就应该增强对点评工作的关注度。一方面,教师应该重视积极的创新以及优化现有的点评形式,采取学生互评、自评或者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保障评价的精准性以及时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对点评内容进行优化,重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着手,保障点评的全面性。另外,教师应重视采取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功能性训练的乐趣,从而在后期更好地参与到功能性训练活动当中来,实现深度学习,掌握更多运动技巧以及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以及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应该提前帮助学生掌握训练要点以及自标,同时利用亲身示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以及训练兴趣。当完成上述活动以后,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并对学生的训练效果以及参与性等进行观察,当学生遇到问题停滞不前时应及时进行帮助以及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训练兴趣。如教师在具体组织学生进行节奏跑或者力量训练期间,应对学生节奏跑或者力量训练的规范性进行观察,并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待学生完成训练以后,也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以及纠正,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运动不规范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威胁。此外,教师也应对课堂上表现良好以及参与性较高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使其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同学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提供保障。同时对训练过程中濒频出现问题的学生也应进行重点关注,采取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点评,如4 × × 同学,这节课的表现明显比上节课好了很多,希望你再接再厉,下次肯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等,利用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运动欲望,为其后期更加主动地投入功能性训练当中提供保障。最终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水平,顺利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精神,从而成长为综合性人才。

四、结论

总体来讲,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科学地开展功能性训练活动逐渐成为初中教师重点思考以及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功能性训练教学的关注,明确功能性训练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作用,然后以学生需求、兴趣以及教学目标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置功能性训练活动,保障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及运动兴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齐淑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运动,2019(2):101-104.

[3]汤雯雯.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科技视界,2015(16):153,207.

[4]赵志强.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读写算,2022(29):28-30.

[5]盛文娴.新课标视域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路径[J].健与美,2024(1):142-144.

[6]历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创新融合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22(11):134-13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0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