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课程对农村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俊华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此次修订,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如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对农村学生而言,“上好学”能够有效防止学生流失,均衡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小学生创新素养能力,提高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幸福感。因此,宁津县大曹镇张傲明德小学依托航模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确保学生享受资源
教育均衡化以来,许多农村学校建了新的教学楼,健全了各种功能室、图书室,美化了校园,给农村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2016年,张傲明德小学成立了“雏鹰”航模社团,对学生进行航空航天模型培训。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给学生买了航模书籍、航模器材,让学生免费使用。为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知识,学校除了聘请专业航模教师进行执教外,还派出教师吴长青到外地进行专项学习,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挖掘航模课程教学的精髓,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航模知识。
二、增加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学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教育能力。校内二次培训的航模课程让教师对航模课程有了新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教育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立足本校开展活动
为了将航模课程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学校着重开展航模校本课程。2023年,以航模为依托的校本课程《特色文化点亮教育 航模课程温润素养》被德州市教体局推荐参加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航模课程与各学科的融合。固定翼遥控航模机等航模器材都需要利用数学的对称性进行制作,放飞时还要考虑风力、风向等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航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动手动脑,既学习了多种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
同时,学校在课后服务中也融入了航模特色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在“雏鹰”航模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组装飞机时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增加实践获奖机会
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学校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级航模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对航模课程的兴趣及热爱,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新素养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可以培养学生、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学生。
(作者单位:宁津县大曹镇张傲明德小学)